50后閻焱、60后沈南鵬、70后張磊…15位頂級投資人背后的學歷大揭秘
從7月23日開始,2020年高考分數陸續公布,填報志愿成為這段時間最為重要的事。
高考并非決定人的一生,但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將去往哪座城市、選擇什么樣的專業、遇到怎樣的師生、未來從哪里起步。
其實,很多企業家和投資人的成功,和當初所讀的大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創投圈,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從普通院校成功逆襲的創業者不在少數,比如杭州師范學院畢業的馬云、青島海洋大學的姚勁波、山東商學院的傅盛……但是,絕大部分投資人卻都是出身名校的學霸!
值2020年高考成績陸續“放榜”之際,我們來盤點一下,國內知名投資人當年經歷了怎樣的高考往事,后來進入哪些大學,以及如何踏入了創投圈,開啟創投之旅的。
50后,中國創投行業的開拓者
1977年恢復高考,熊曉鴿是第一批參加高考的幸運兒。高考前,在湖南湘潭鋼鐵廠當了三年電鉗工的他,用了兩個多月時間沒日沒夜地復習備考,終于換來了湖南大學入學通知書。
欣喜之余,他也有點“遺憾”,他本想報考工業自動化控制專業,卻被學校調整到英語班。
1978年3月,熊曉鴿進入了湖南大學學習英語,周全則考上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兩人成為當年570萬高考大軍中幸運的4.7%。
兩人的相遇是在1984年的暑假。當時,熊曉鴿考完研究生去大連旅游,在湖南大學同學的介紹下認識了周全。“湘軍碰見淮軍”,自然英雄惜英雄,相見恨晚,兩人遂成為了一輩子的朋友兼事業伙伴。
在美國留學期間,周全給熊曉鴿寫了一封信:“你的英語那么好,太應該來美國了。”隨后,熊曉鴿兜里懷揣38美金就去了美國,拼命苦讀,用8個月時間就拿到波士頓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碩士學位。
1993年,熊曉鴿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合資技術風險投資公司——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即IDG資本的前身。同時,熊曉鴿也說服了摯友周全從美國回來一同創業。
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IDG資本在中國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從風險投資的拓荒者成長為投資江湖的領先者。
閻炎也是1977年第一批高考生。
當年高考,他以安徽省第二名的成績考入南京航空學院。年輕時,他的理想是做一名飛行員,他誤以為南京航空學院教的是開飛機,結果發現,這里學的是怎么造飛機。
1984年,閻焱聽說北大社會學研究生學的是管理社會的大學問,便再次開掛考了進去,成了一代宗師費孝通的學生。
兩年后,閻焱再次主動追求身份的轉變,考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國際經濟政治學博士學位。
2001年,日本軟銀和美國思科籌建十億美金,要做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基金,并在全球招CEO,最后找到了閻焱。在軟銀,閻焱因成功投資盛大,一戰封神。
2005年,閻焱從軟銀亞洲獨立成立了軟銀賽富,開啟了屬于自己的投資時代。
1982年,章蘇陽畢業于上海科技大學無線電子系。畢業后,他進入了上海101廠。1991年,他進入上海貝爾電話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擔任中央計劃協調高級主管。1992年,他又調入郵電部上海520廠任副廠長。
當時,他的發展前景非常被周圍人看好。然而一年之后,34歲的他,卻選擇去了民營企業萬通。
1994年,加入萬通不久的章蘇陽被任命為上海萬鑫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負責工業領域投資。在談一個合作項目時,他結識了熊曉鴿和周全。與二人的相識,成為他人生中的重大轉折點。
當時,風投在中國還是一個新行業,全國做風投的不足10人,IDG投資部也才剛剛創辦,他們想邀請章蘇陽加入IDG。章蘇陽在翻閱一些資料之后,感覺到風險投資是一個方向。當然,他同熊曉鴿、周全也合得來。
經過多重考慮之后,他答應了二人的邀請,成為IDG資本第四位合伙人。
很多人眼中的徐小平,是一位優秀的天使投資人。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也是一位專業的音樂人。
從小音樂細胞就特好的徐小平會拉二胡、小提琴、手風琴,高考恢復前在江蘇泰興文工團工作,經歷過“上山下鄉”。
1977年,聽到恢復高考消息的那一瞬間,熱愛生活和音樂的他,填報了音樂界的最高學府——中央音樂學院。
當時,這所只招收兩百多人的學校有幾萬人填報,其中音樂系全國就招十個人,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報了,因為參加就有機會——哪怕不大,不參與就完全沒可能。
之后徐小平奔赴上海,歷時三天,考了六門課。
放榜那天,徐小平從下午一點開始坐立不安,等到下午五點終于來了通知他去復試的消息。
1978年,徐小平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那一年,他22歲。
1987年,“出國潮”興起,徐小平輾轉到美國、加拿大,留學、工作、生活,于是有了后來“中國合伙人”的故事。積累財富之后,徐小平幫助歸國學生解決創業資金上的難題,成為了一名天使投資人。
在50后這一代投資人中,很多人通過留學接觸到了國外先進的資本市場,進而回國與中國市場結合。可以說,他們是中國創投行業的開拓者。
60后,中國創投界的中堅力量
在創投圈,60后經歷過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蓬勃與跌宕,刷新著國內創投史上一個個投資退出神話,成為創投界的中堅力量。
與絕大部分歷經高考大戰的人不同,沈南鵬沒有經歷過折磨人的高考,被譽為“數學天才”的他,當年是保送進入上海交大數學系的。
沈南鵬從小就是成績優異的“小神童”。中考滿分是600分,沈南鵬竟然考了594分!學生時代得到的獎項包括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美國中學生數學競賽海外賽區冠軍等。
1985年要上大學的時候,他趕上了第一屆高考免試,很幸運地進了上海交大的試點班,成為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的一名學生。
四年后,他赴美攻讀哥倫比亞大學數學博士。到了美國,他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中國人是誤把熟練當成了天才。在哥大讀博一年,他認為自己并不能成為一個杰出的數學家,于是把興趣轉移到商業、投資。
今日資本徐新在創投圈素有“風投女王”之稱。
初中畢業后,面對讀技校、考中專還是考高中,她選擇了考高中。當時與她一起長大的三個姐妹都很聰明很能干,她們都選擇去讀技校,沒有考大學,而徐新與她們人生的分水嶺就從初中畢業的那次選擇開始。徐新考上重慶南開中學,然后是南京大學。
1988年,南京大學外語系畢業以后,她被分配到中國銀行,做柜臺營業員,但她每天都特別認真地工作。三年后,因為上進心和出色表現,她得到了到香港普華會計師事務所培訓的機會,一只腳踏入了資本圈。
1995年,徐新進入香港本土投資機構百富勤。1998年轉入霸菱投資集團,任霸菱投資、中國區董事總經理。2005年,她創立了今日資本。后來,因投資京東,徹底成就了她“風投女王”的地位。
有人說,北極光創投鄧鋒令人驕傲的輝煌經歷是從他小學二年級留級時萌芽的。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需要經常搬家,鄧鋒小時候曾上過3次小學二年級。在同學面前,鄧鋒儼然是一個小老師,自信心逐步建立起來。為了維持自己的驕傲,鄧鋒更加努力地學習,越學越好。
鄧鋒有兩句名言,“驕傲使人進步”,“留級使人驕傲”。他上過四所小學,四所中學,最后在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畢業。本來被期待成為北京市高考狀元的他,最后分數卻出人意料,但最終還是考入清華大學。
后來,他還一口氣拿下3個碩士: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碩士、美國南加州大學計算機工程,以及沃頓商學院的MBA。
2005年,鄧鋒創立了北極光,隨后正趕上中國風投第一波高潮,北極光在創投領域風生水起。
在做投資之前,陳瑋的身份是一名大學老師。“小時候,先是想當醫生,后是想當兵,結果高考之后學了會計。大學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是老師,由于當時還是計劃經濟,畢業后統一分配工作,自己無法選擇職業,結果老師這份工作我一干就干了近15年。”
從高校老師到出國留學再到“下海”,陳瑋的故事帶著濃厚的時代色彩。
1981年,陳瑋考入蘭州商學院,畢業后留校任教,期間攻讀了廈門大學會計系博士學位。1999年,陳瑋告別了副教授的安逸生活,去荷蘭一所大學研讀工商管理項目。
上世紀90年代,全國掀起了一股公務員辭職下海潮。留學歸國后,陳瑋毅然決然地告別了講臺,來到了當時金融創新最為活躍的深圳。
當時,以深創投為首的本土創投崛起,急需大批專業人才。后來,陳瑋如愿加入深創投,正式進入投資圈。
2005年,陳瑋創立東方富海,成為國內最早一批民營背景的PE機構。如今,陳瑋執掌下的東方富海,已經成為中國本土民營PE的范本。
1982年,龔虹嘉考入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他說,這其實十分偶然。
龔虹嘉中學時代很喜歡文科,尤其擅長寫作。高考時,龔虹嘉的作文拿了滿分,是當年全省唯一一篇滿分作文。
當時,他的理想是去做記者、做律師,或其他與人文相關的工作。但是填報志愿的時候,老師強烈建議他選擇華中科技大學的計算機系。也正是老師的勸說,為龔虹嘉日后的投資生涯奠定了基礎。
在工科院校,龔虹嘉的文科優勢變成了劣勢,但熱心腸讓他找到一方天地,成了學生頭和關系王。
提及龔虹嘉的投資,海康威視是繞不開的案例。憑這次投資,他獲得了2萬倍回報。海康威視的緣起,依然是龔虹嘉的“小圈子”。海康威視的創業團隊里,陳宗年和胡揚忠是龔虹嘉華中科技大學的校友。龔虹嘉希望能為有夢想的校友做些事情。出于對校友創業激情和理想的支持,龔虹嘉沒怎么計較就投資了,更沒想過會有這么大的回報。
投資同學、校友,是龔虹嘉的一個特色,不少同學、校友,也都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在一次跟學弟學妹們的分享會上,他特別提醒大家要珍惜身邊人、身邊事:“機會也許就在你身邊,你的同學也許就是你未來事業上的合作伙伴。”
德同資本邵俊自小成績優異。出生于書香世家的他,外祖父是華東理工大學化學系教授,父親畢業于復旦大學法律系。
初中時,他被上海市育才中學保送復旦附中。1986年,他以上海高考第三名的成績考入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國際金融專業。
作為中國最早的風險投資人之一,他20多年一直奮斗在投資一線,幾乎經歷了中國一級股權市場的成長曲線。
憑借著敏銳嗅覺與深厚的經驗,他主導投資及擔任董事的尚德電力、銀聯電子支付、91無線、川儀股份、博騰醫藥、來伊份、美ONE、微拍堂、輕松籌均從 A 輪成長為富有產業影響力的龍頭企業。
其中,由德同資本領投的美ONE,成功打造出了“帶貨一哥”李佳琦。
1985年,李竹成為柳州高考狀元,順利考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1989年,大學畢業后,他先后創業兩次。1993年,他與清華校友一起創立了軟件公司,后來合并到了清華同方。2005年,他又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創立了悠視網,并得到了紅杉、高原資本等投資機構的投資,讓他學到了硅谷資本的運作,接觸到了創業投資。
2013年,李竹發起成立了英諾天使基金,并陸續投出了游族網絡、美團、E代駕、臻迪智能、德生科技、檸檬微趣、禮物說、推想科技等多個知名項目。
70后,“買下賽道”的創投人
中國70后投資人,在秉承60后的投資經驗基礎上,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充分利用互聯網經濟紅利,繼而往新經濟的投資征程邁進,可以說是互聯網賽道的擁躉,科技投資的先鋒。他們支撐起了本土與外資創投飛速發展的局面,被稱為“買下賽道的創投人”。
1990年,18歲的張磊以河南省高考狀元的成績考入人大金融系就讀。
1998年,張磊赴耶魯大學求學,期間,他曾在耶魯大學投資辦公室工作,這段經歷為他日后在投資界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畢業后張磊在全球新興市場投資基金(Emerging Markets Management)工作過一段時間,主要負責南非,東南亞和中國的投資。2005年,張磊創建了高瓴資本。
2010年,幾乎無人看好京東的重資產模式。面對劉強東7500萬美元的融資需求,張磊堅持要給3億美元。這是當時國內早期互聯網企業的投資中,單筆投資量最大的交易之一,高瓴也一度被人取笑“錢多人傻”。但是張磊堅信京東背后的強大發展潛力。
2014年5月,京東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高瓴的賬面回報達到了13倍(3億美元到39億美元)!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張磊和劉強東還是人大校友。進入一所大學,對很多人來說是為了爭取大學背后所擁有的資源而努力,也是為實現社會階層躍遷的一次拼搏。
和沈南鵬有著同樣數學興趣愛好,同樣被保送大學的,還有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
朱嘯虎出身書香世家,少年時,喜歡研究物理和數學,得過上海市高中數學競賽一等獎、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和美國數學邀請賽一等獎,并保送到上海交通大學試點班學習通信工程。
在上海交通大學,他用了四年,就修了四個相當于本科的學位,分別涉及通信、計算機、日語和工業外貿。
1996年,朱嘯虎從上海交通大學保送到復旦大學學習國際經濟。復旦大學國際經濟專業學制三年,但朱嘯虎兩年就修滿了學分,完成了碩士畢業論文。
1998年,復旦大學畢業后,他加入麥肯錫工作。在麥肯錫,他練就了一項很重要的技能——在短時間內概括出一個公司或一個新行業的情況,發現問題并制定策略。
2007年,金沙江創始人伍申俊向朱嘯虎發出了邀請。當時,朱嘯虎剛剛結束了8年的創業,于是選擇了加入。沒想到,這里成了他的成名之地。
十多年創投經歷,朱嘯虎一路開掛,締造了多個“點石成金”的案例,滴滴、餓了么、小紅書、映客等等,他幾乎踩上了移動互聯網的每一個風口,創造了極高的投資回報,被業內人士稱為“獨角獸捕手”。
1992年,18歲的倪正東收到的第一份“成年禮”是——挫折。這年夏天,他高考取得622分,卻因填報志愿不當,與理想中的清華大學失之交臂。后來,他到湖南大學力學系報到。入學第一天,他就在心里打定主意:四年后報考清華大學研究生。
在讀大二時,倪正東看了央視的一期節目,正好在介紹剛獲得第二屆全國十大青年科學家稱號的楊衛教授。倪正東給楊老師寫一封信,表達自己希望報考他的研究生的愿望。沒想到,楊衛給他回信了,鼓勵他要不斷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得到鼓勵的倪正東,更對前途充滿了希望。盡管清華大學固體力學專業的考試競爭異常激烈,但倪正東最后還是以350分的成績脫穎而出。1996年,倪正東終于邁入了清華園的大門。
倪正東有著湖南人勤奮務實的鮮明個性。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他帶領下的清科,早已成為中國領先的創業與投資綜合服務平臺及知名投資機構。
在精英充斥的創投圈里,吳世春算是個“異類”——沒有出眾的家世、學歷背景,沒有經歷正統的投資訓練,僅靠自己,他便從江西大余農家少年變身連續創業者,又用不到10年時間躋身當代中國最杰出的投資人行列。
吳世春的家鄉位于江西省西南部的山區大余縣,當年以全縣第二名的成績考入吉林大學材料系。大學畢業后,他從長春到北京通過社招的方式進入 華為 ,又降薪去百度,在百度一片大好時辭職創業。5次創業后,他選擇了更具風險性的天使投資行業。
2014年,吳世春創立梅花創投,專注早期投資。如今,在大掌門、趣店、車和家、小牛電動等頗具影響力的公司的早期投資人名單里,都能找到吳世春的名字。
80后,中國新一代VC正在崛起
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創投在2010-2012年迎來了一波新設基金的高潮,隨著2014年IPO重新開啟,眾多基金開始陸續嶄露頭角,80后的創投人也成為創投機構的新崛起勢力。
而且,80后創投人,相對而言有更好的家庭背景,他們不再摸索著前進,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教育經歷。他們的教育背景進一步分化,專業性人才和綜合性人才并行。
1981年出生的陳塵,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自動化和新聞學專業,擁有丹麥科技大學的電子工程學位;1983年出生的方愛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還擁有斯坦福大學的MBA;1984年出生的曹毅,畢業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也是清華五道口EMBA;1985年的曹曦,畢業于北京大學。
生于1984年的曹毅是80后投資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曹毅是浙江省金華市高考狀元,理綜滿分考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曹毅曾任紅杉資本副總裁,在紅杉期間,他先后投資了大姨嗎、今日頭條、酒仙網、美麗說、豆瓣、融360、拍拍貸等項目。從投資的方向來看,可以看出曹毅與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聯系。
2014年,他離開紅杉資本創立源碼資本,專注TMT領域早期投資。出資人包括美團網王興、今日頭條張一鳴等近20家上市科技企業的CEO、BAT高管,形成了產業資本投資人聯盟“碼會”。
曹毅回憶自己的大學時代,似乎只有兩個追求:一是要盡量得第一,二是要盡量得滿分。
高考,在投資人的人生經歷中,有著不盡相同的意義——或是命運的轉折點,或是低谷反彈的動力,甚至是沒有經歷過、不值一提的小事兒。
高考成敗并不代表人生輸贏,無論是春風得意還是考后失意,這些并沒有影響他們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光輝道路。他們憑借自身穩扎穩打的實力,投資和支持了一大批創業者,并且依然活躍在創投舞臺上。
文章參考資料:
《3393份資料拼出一份中國創投人完整圖鑒》
《高考放榜:看70多位PE/VC大佬是如何報考大學的》
《58位創投圈人士學歷背景大揭秘:45歲前投資人“厭”學,50歲后投資人是學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