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基金吃了“啞巴虧”?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段明珠
頭圖 | AI生成
年中,國泰基金在A500ETF之戰中吃了個“啞巴虧”。
?
本來作為行業ETF大廠,在寬基上落后導致規模排名下,難得集“全村之力”押注新寬基A500ETF并取得頭名,結果年中最后幾天被華泰柏瑞等對手反超,雖說對手可能是利用了幫忙資金短期沖量,但規模冠軍寶座已拱手讓人。
?
ETF戰場更講究贏家通吃,眼下華泰柏瑞A500ETF的規模為226.41億,日成交額40億左右;國泰A500ETF的規模回落到184.38億,日均成交額同類第五,顯然 難回第一寶座 。
?
這也不能全怪對手太狡猾,國泰A500ETF自身也有點“不爭氣”:其規模近一年縮水近百億,并成為今年上半年規模縮水最多的寬基ETF。
?
國泰基金已多次錯過寬基ETF首發帶來的紅利,這次“豪賭”A500目前也只贏了開局,為何會這樣?隨著ETF進入到群雄逐鹿的“紅海”階段,國泰又該如何應對?
失去的陣眼——國泰A500ETF
A500ETF其實很像是國泰基金計劃拿來撬動ETF市場的陣眼,在其既定規劃中,“中證A500ETF打底作為核心,科技加紅利作為衛星”。
?
國泰基金作為老牌公募基金,這些年來處在行業頸部位置,好的是經營穩健,不好的是缺乏向上突破的魄力。
?
而其經營路線更像是邊緣突圍:覺得自己家底不夠“厚”,沒能力“卷”寬基,就選擇布局行業主題ETF的“冷門賽道”,投入資源少、投入產出比高。效果也看得見,2020年,國泰基金ETF規模的行業排名升到歷史最高位——第二名。
?
但2021年后,市場行情分化更加嚴重,熱點不斷輪動,行業指數基金優勢減弱,使得以行業ETF為特色的國泰基金規模排名下滑至第四五名。
?
到了2024年,隨著寬基ETF火爆,以滬深300指數相關產品為代表的ETF規模激增,國泰排名進一步滑落至第七( 目前已經滑落至第8 )。
?
受此刺激之下,國泰才“痛定思痛”,集中力量去做了中證A500ETF,希望打造出一款寬基大單品。
?
國泰是首批發行A500ETF的,前期主要通過線下券商渠道。據其量化投資部總監介紹,券商業務線就在量化部門,所以投資市場一體化,銷售對產品的支持力度很大;國泰還借騰訊理財通,在微信朋友圈打起了廣告;甚至連續半個月不間斷直播,打起直播擂臺戰。
?
這一切都助力國泰A500ETF上市7個交易日規模突破100億元,17個交易日突破2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當時華夏、易方達都不在首批發行之列。
?
可惜的是,國泰A500ETF開始做好了規模,但后續卻有些跟不上。
?
一方面是外部原因。
?
-
首批A500ETF都面臨“在上證指數2700點募集,3500點建倉,3200點上市”的尷尬局面;
-
中證A500指數和滬深300指數也有比較,滬深300在價值中偏價值,中證A500在價值中偏成長,不同市場階段的表現也會吸引不同的資金。
?
一方面就是其自身積累問題了。
?
寬基ETF運作起來與行業ETF有一些不同,比如成分股數量大了很多,管理難度相應加大,對于團隊有一定要求。這些都會給國泰基金運營好A500ETF造成較大的考驗。對于中腰部基金公司來說,資源有限情況下,“貪多本身也是嚼不爛的”。
?
本質上, 在ETF市場,大單品戰略并沒有想象中容易實現 。一款ETF產品不僅看規模,還要看留存、客戶結構,重點是能帶來多少收益,這才是ETF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
國泰A500ETF直到今年7月中下旬凈值才回到1元以上,雖然開始一段時間其客戶數是第二名的好幾倍,但日均成交量長期徘徊在同類產品的三四位,反而像是客戶更多來自大額機構的戰略性配置( 2024年年報顯示機構持有占比為64.64% ),而非真的有很好“群眾基礎”。所以后續其規模下滑也是很順理成章的事。
?
國泰基金在A500ETF上未能守擂成功,也意味著其在寬基戰場的首次出擊不利,仍需快速提升寬基指數ETF的布局能力,否則在ETF后續競爭中更易掉隊。
成敗ETF
ETF對國泰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是其門面。
?
國泰基金的指數基金、主動權益基金、固收三塊業務對比來看,雖然固收在公司管理規模中占比最大,但在行業中排名并不靠前,更多起到穩定下限的作用;主動權益雖然有些可當“門面”的基金經理,但整體上規模一般,在行業內排名更靠后,且在收益表現上也差強人意;相比之下ETF更有競爭力。
?
落實到具體數據上。
圖片來源:wind
?
國泰基金25年Q2總規模7640億,非貨規模4349億,相比Q1季度增速為9.28%;相比24年底凈增額423億,增速為10.76%;在整體中排名第15名。
?
分類來看,國泰基金25年Q2股票型基金規模為1611億,相比Q1同比下降了2.05%,但半年總增幅1.38%,這是連續多年下滑后的首次微增。而國泰基金25年Q2的ETF規模為1759.41億,上半年凈增277.86億,排名穩定在第八。
?
從產品數量上來看,國泰基金股票型基金129只,混合型和債券型僅前者一半的量。
圖片來源:wind
?
簡單來看, 25年上半年國泰基金非貨規模的增長中65%來自ETF 。
?
但眼下國泰基金在ETF賽道上,除了上述所寬基出擊不利,原來的行業ETF也有不少挑戰。
?
整體來看,國泰打造爆款ETF的能力貌似有所“退化”,當然也可能是競爭和對手都上了一個等級導致。在其規模前十的股票指數基金中,除A500ETF外都是早期發行的產品。
?
另外,雖然國泰的行業ETF規模居首,但更多是因為品類豐富,產品多,在核心品類上并沒有形成優勢;而且行業ETF以科技成長、醫藥、高端制造等偏成長風格的領域居多,在偏價值風格的行業里布局較少一些,有些“偏科”。
?
具體看國泰基金在行業ETF遇到的挑戰,大致包括以下三種:
?
1、 主題ETF波動大,業績短期分化激烈 。
?
行業或主題類ETF高度依賴于板塊輪動和市場風格。半導體、券商等賽道牛市時凈值暴漲,卻在調整時大幅回撤,這些暴漲暴跌放大了客戶收益體驗的波動。許多投資者缺乏對ETF本質和行業輪動規律的理解,追漲殺跌導致“高買低賣”,投資體驗不佳。
?
2、 對主動管理能力的挑戰 。
?
行業ETF雖然帶來規模提升,但公司收入結構中以被動管理為主,費率和盈利能力對比主動權益基金存在短板。國泰基金被市場貼上“ETF型基金公司”標簽,主動權益產品與核心主動型基金經理的市場關注度受到稀釋,也需防忽視“主動管理核心競爭力”的風險。
?
3、 長期發展隱憂 。
?
某些主題ETF賽道趨于擁擠,跟風產品、同質化嚴重,部分主題熱度衰退后基金規模快速縮水,增量客戶獲取壓力加大。市場風格切換如若過于頻繁,管理ETF資產的交易和流動性風險管理也帶來額外挑戰。
?
舉個例子就很清楚了。
?
國泰CES半導體芯片ETF單只基金規模一度躋身同類第一方陣,最新規模仍超百億。該基金牛市中銷量爆發,但在2022-2023年半導體板塊調整時,該ETF凈值和規模都劇烈波動,許多“高點入場”投資者有較大虧損。
?
以此來看,國泰行業主題ETF產品具有“有規模、有流動性、波動大、分化強”四大特點,牛市時吸金顯著,熊市或震蕩市回撤大,對投資者擇時和風險承受能力要求高。
?
這些都可能會制約國泰基金在ETF之爭中更進一步。
?
最后,國泰基金從2021年起客戶維護費持續降低,這部分費用通常花在渠道上換取曝光和銷量,在別家開始軍備競賽時反而收縮比較罕見,當然也可能是想“花在刀刃上”,比如A500ETF的宣發上。但這也是要持續觀察的重要點,背后可能暗含著基金公司的理念和管理方針。
?
從給投資者賺取角度來看,國泰基金25年上半年旗下基金產品利潤為155.32億,排名在第14位,和13位的鵬華基金非常接近,但大概只是排在第一易方達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