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初訓話:如果BAT也像我們一樣,有“某某省阿里”、“某某省百度”,早就死了……
【鈦媒編輯整理】面對互聯網企業的來勢洶洶,電信運營商們壓力倍增。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于10月13日同深圳前海政府簽協議的時候,通過講話再次表明了這種壓力。
“過去我們的競爭對手實際上只有兩家(移動和聯通),今天是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突然冒出來了,我們從來沒有感覺到這種壓力。”
現在的百度、騰訊、阿里都在布局“云”,特別是百度和阿里,全國一盤棋,所以它的競爭力遠遠超過我們中國電信。造成這樣的局面在于,自己都意識不到,各個省還在強調自己的重要性,沒有全國一盤棋。如果中國電信現在還不能萬眾一心、齊心協力,那就會被別人各個擊破。
“我一再講阿里、百度、騰訊,如果他們也像我們一樣,有“某某省阿里”、“某某省百度”,早就死了。互聯網時代,人家能做到,我們就非要強調特殊性,沒有道理。所以,大家有意見和問題可以提,我們共同改善,但是不要形成阻礙。
“在天貓上中國電信那么多商店,不就是分散的嗎?就好比裝在一個麻袋里的土豆,看著是完整的一麻袋,口子一放開,嘩嘩地就散在一地,各干各的,誰也做不大。”
面對同類競爭對手,中國電信的日子也不好過。原來的競爭對手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時候,三家水平都差不多,沒有問題。今天形勢不一樣了,用戶一群群地在丟失。
廣東省一直在三家電信運營商試水新業務的大本營,地位很重要,競爭很激烈。廣東今年上半年給王曉初的壓力比較大,對集團的壓力也很大。
在他看來形勢不一樣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中國移動獲得了固網牌照,在寬帶業務上的力度很大,通過捆綁對我們的影響很大,正好前幾年我們在城市、城鄉結合部、鄉鎮及以上的地區,光纖改造力度不夠,所以造成了現在的壓力;二是中國移動的4G牌照發放時間比我們至少早了4個月,在時間競爭優勢上對我們造成影響。
還有一個主觀原因:很多地區的領導班子一調整以后,往往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是考慮是不是要“銷銷虛號”了。
“廣東這里不突出,我們最典型的一個省,說以前累計有20%是假的,要銷掉,下面員工就覺得是不是可以休息一下了,不用去發展那么多,進而造成了市場份額的下降,結果后來著急了,想追也追不上。可以說凡是這樣做的,一個大滑坡下去以后就上不來了。過去老話講“三軍志不可奪”,就是說志氣、勢頭、士氣不能丟。真正的虛數要銷掉,我堅決同意,但是反過來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能因為這個把士氣給丟了。”
不過,王曉初最后不忘給廣東打氣。對于怎樣撬動市場,他個人還是比較樂觀的。很多城市一開始寬帶有壓力,到后來基本上都翻回來了,主要是靠質量。
“我們有困難,競爭對手比我們還困難,中國移動現在號稱4000萬4G用戶,其實是把用了號、卡、套餐的通通統計進來了,真正的4G手機用戶也不是那么多。
“我們全集團4G用戶到昨天是330萬戶,當然里面真正有4G手機的不到一半,但40個城市才這么幾天就取得這樣的成績很不容易,所以我覺得不要有太大壓力,要靜下心來,真正用點心思精耕細作,發展一個用戶以后,在上面把應用服務開發好。”
要善于發現市場,在城鄉結合部,聯通先進去了
經濟增長有困難,我們的增長率會低一點,但總體而言市場機會還是有的,關鍵看我們怎么做。
在三家里面,別人是不是增長得比我們更好,我們應該怎樣向別人學習?中國聯通,前幾年保持了持續高速增長,就是在兩大電信公司強大勢力的情況下,找到特定的市場。
比如,從客戶維度講,它找到了比較分散的商業客戶,也就是我們說的聚類市場,而且切入很準;又比如,在城鄉結合部,我們和中國移動不太關注的市場,聯通先進去了。所以,我們要善于發現市場,并把市場真正把握住。
政企客戶垂直市場上,三大電信公司里優勢明顯
政企行業信息化應用經過這幾年的變化,我們至少在政企客戶垂直市場上,在三大電信公司里面的優勢是明顯的。?中國移動很羨慕我們,覺得集團客戶要拿過去比較難,這與我們前幾年的轉型密切相關。我那天講“去電信化”,就相當于清朝被推翻以后,人們騎上了自行車,也坐上了汽車,也開始刷牙了,但是辮子是萬萬剪不得的,馬褂是堅決不能改的。其實他們已經認同了西方很多先進的東西,但是從思想上還是不能接受,我們現在的“去電信化”也是這樣。
寬帶和中國移動越來越同質化了,能不能從“賣業務”上升到“賣產品”?
中國電信講來講去就是推銷業務,推銷寬帶和移動電話兩大最核心業務。現在寬帶和中國移動越來越同質化了,它也開始捆綁,我們原來捆綁的那招不靈了。但是我們想一想,我們能不能從“賣業務”上升到“賣產品”?客戶要寬帶做什么,就是要看電視,要上互聯網,主要的核心在這里。當然,將來我們還可以拓寬到網關智能化,以及在上面做智能家居的各種控制,等等。“悅me”如果能夠做成功,我們和競爭對手在產品上就有了差別。現在廣電總局正在打壓互聯網電視和盒子,這是中國電信難得的機會。四川公司通過“0-1-2”(ITV電視免費,帶動1個寬帶、2個移動電話),而且在電視質量上與競爭對手有巨大差別,9月累計增長率10%。現在廣東市場上,我們處于劣勢,但其實其他運營商是很難支撐的,因為中國電信占了互聯網總流量的60%,中國聯通占30%,剩下的占10%。流量在誰那里,誰才真正地控制質量。所以,如果我們全部改成光纖,對手要在寬帶質量上真正跟我們競爭是很難做到的。
“這些小的傳感器本質上和手機相關,最后給我們帶來流量……”
從移動業務來看也是,我們現在就是賣手機,但是我們沒有看到移動有巨大的許多其他需求。中國電信在全網有安全保密的體系,又有各種在網絡上防攻擊的能力,所以能不能在手機市場上形成自己的特點。
同時,現在手機市場不再僅僅是人和人的通信,還有物聯網的概念。美國現在傳感器的芯片便宜到只需要五六毛錢一個,這么便宜的傳感器芯片與通信芯片一結合(當然通信芯片不一定都是4G/3G,也可能是WIFI),這樣物聯網就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我們設想一下,每一部汽車上至少要有一個這樣的通信芯片,把汽車上的信息及時匯總,而且汽車的智能化是和道路的智能化一體的,而道路要多少個傳感器才能真正做好?
還有物流上,現在都是使用二維碼,因為芯片便宜,將來可能就是植入一個芯片,自動將各種信息發送到特定地方。還有智慧家庭各種電器設備信息的匯總,以及圍繞著健康和醫療的各種穿戴產品,這些信息的傳遞是不是需要通信?是不是需要我們綜合數據的匯集?還有日本對工業污染的管控,比如我幾年前去日本吃牛肉,店老板能夠很認真地通過資料,向我介紹吃的那頭牛的父親是誰、母親是誰、爺爺是誰,一直往上四輩,原來每頭牛一出生,就給它植入一個帶WIFI的芯片,做出標識。這些小的傳感器本質上和手機相關,最后給我們帶來流量。
如果我們不敢做,自然有人敢做。當然,我在這里強調,我們做物聯網不是去研究傳感器芯片,而是去做數據的匯聚、平臺的分發,這些是我們的強項。
如果將來移動業務的資費便宜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的市場也不是說沒有,而是看我們怎么做,不能把眼睛只盯住人,一旦把視野再打開一點,市場比比皆是,關鍵是我們有沒有這個能力,誰是內容的聚合者誰就能贏得勝利。阿里巴巴現在融資218億美元,大家都很羨慕他,但如果當年它不去搞淘寶、天貓、支付寶能有今天嗎?我們今天也是這樣,商機比比皆是,中國電信有這個機會。
“過去競爭對手只有兩家,今天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突然冒出來了……”
廣東的光纖改造在城區只有20%,你們要加快解決,這是我們的“老本行”,不能丟。我剛才講了,由于我們的寬帶流量是最大的,所以我們通過CDN,在主網上調節質量的空間要比其他運營商大得多。這次我們和中國聯通聯合組建CDN公司,通過和社會上的合作,大大提高我們兩個基礎運營商的質量,和別的互聯網公司競爭。過去我們都是賣專線給政企客戶,買設備通過一幫人組裝起來,今天是賣“云服務”。
過去我們的競爭對手實際上只有兩家,今天是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突然冒出來了,我們從來沒有感覺到這種壓力。這種局面可不能小看,Amazon在寧夏中衛的云數據中心建得差不多了,很快會參與到中小企業云服務中來,微軟過去是以PC為主,現在也開始進入垂直市場。
所有這一切最基本的是寬帶,所以我們在固定寬帶市場上不能出現大的流失。因此,一定要下定決心在短時間里面,把城市特別是高檔住宅區、城鄉結合部、企事業單位全部完成光纖改造,提高我們的競爭力。
明年投資的大頭不是搞固網、寬帶,搞移動業務
明年的總投資會加大,全集團大體上會增長20%,投資的大頭不是搞固網、寬帶,而是搞移動。中國移動這次是300個城市覆蓋,實際上估計還不止。我們計劃是100-120個城市做厚覆蓋,剩下的城市薄覆蓋,簡單做一點。為什么呢?因為這100個城市占到整個中國電信3G流量的75%以上。
中國移動有錢可以那么干,我們中國電信沒有錢,如果像它那樣干就會被它拉倒,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大家頭腦要清醒。
包括我剛才講的粵西粵北的有些城市要做,在城市的中心搞一點薄覆蓋,主要解決漫游,而且有一點4G的話3G質量也大大改善了,因為流量被4G分流了,消費者搞不清楚3G、4G,能用是主要的。我們的3G畢竟覆蓋了全國,才用了五年,有的地區覆蓋了才兩三年,要發揮它的效益。
在寬帶上,也就是FTTH改造上要“兩條腿走路”:集團明年投資會增長20%,這塊資金要用好,但是僅僅靠增長20%是不夠的,必須向社會要資本。三年前我就說寬帶要允許駐地網與社會合資,廣東做了,但做得不夠大,我上次去看了廣東的城中村,效果都很好,為什么不能再大一點?
在北方,我們的寬帶是小眾市場,在一個鎮找當地有錢有勢的能人一合作,幾乎全是中國電信的了,因為他投了錢要有回報,而且就5年或者10年,他要馬上都轉成中國電信的客戶才有收益,我們在這5-10年里收入是少了一塊,但用戶和市場都是我們的。如果三年前我們能把這個路走得寬一點,今天何至于這么被動,但現在也為時不晚,把資金擠一擠,在廣東、深圳、東莞、佛山、珠海等這些重點城市千方百計加快進度,把市中心,包括城鄉結合部干上去。
現在經濟不太好,城市的變化也稍微小一點,所以是該規模投入的時候了,投入以后要一片一片地小區策反,把用戶爭奪回來,要有這個決心,把質量搞上去,把用戶維護好。請廣東務必在明年打好這一仗,我們有管道,要做起來是很快的,難的是挨家挨戶接入換線,現在這方面也有了很多經驗,所以一定要想辦法把這個攻堅戰打好。
中國移動整天還在笑我們根本不是一家公司……
我們現在的業務越來越向集約化發展,但是我比較擔心,因為過去我們都是以地區為主的發展,這在固網的形態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移動以及很多新的業務還完全靠以省、地區為單位的發展會面臨很多的挑戰。
中國電信現在的用戶越級申告在三大運營商里排第一位,基本上不是出在網絡上,都是出在營銷和套餐設計上,由于過于分散,出現很多的問題,群體性的事件在中國電信層出不窮。中國聯通前幾年通過IT集中,資費基本全國統一了,中國移動控制力比我們強,所以我們成了三家里面問題最大的了。
現在我們“分”的本事很大,怎么鉆空子,手機怎么串貨,怎么把你的結算拿過來,這個本事有的時候要遠比發展用戶的本事大。中國移動的網絡質量為什么那么好,那不就是我們自己31個省“地下管道”給人保障的嗎?偷偷摸摸地給它提供20G、50G、100G的帶寬,很便宜,地區是賺了點小便宜,但大網損失了,本質的問題還是不夠集約,所以中國移動整天還在笑我們根本不是一家公司。
我們每次一個新業務上來,還沒有研究市場怎么發展,就都坐下來談怎么“切蛋糕”了,要建立一個分發系統、清算系統,把IT搞得復雜得不得了,最后“蛋糕”能不能做大沒有人關心,天天在那里吵得面紅耳赤,最終全部內耗完了,全球沒有一個電信公司像我們這樣。
比如現在的“悅me”,我認為現在是推出的最好時機,我們希望通過“悅me”能夠站住腳,立住品牌,通過賣寬帶變成賣產品,但是要全網的支持,因為它實際上是掛著IPTV,同時也有OTT,最終逐步逐步過渡到OTT,我們網絡的成本是下降的,而且全網去買節目源是比較便宜的,然后每個省只要對你當地的電視節目花一點錢,全網的效益肯定是大大提高了。但是這個產品我非常擔心做不成,不是因為“悅me”產品本身,而是我們內部每個省都認為原來自己的平臺怎么好,原來的收入都是歸我的,最后自己把自己最好的產品打得一錢不值。
阿里、百度、騰訊,如果他們也像我們一樣,有“某某省阿里”、“某某省百度”,早就死了
如果中國電信現在還不能萬眾一心、齊心協力,那就會被別人各個擊破。現在的百度、騰訊、阿里都在布局“云”,特別是百度和阿里,他們布局的云基本上分成兩大類:
一是面向中心城市的高質量客戶,需要實現很短時延的質量保證的,叫做“冷數據庫”,就是容災備份,客戶需要在哪里建就在哪里建;另外,對于時延要求不高的數據全部放到比較遠的、很低成本的中心。基本上是這樣,全國一盤棋,所以它的競爭力遠遠超過我們中國電信。
我們原來的競爭對手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時候,三家水平都差不多,沒有問題。今天形勢不一樣了,用戶一群群地在丟失,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各個省還在強調自己的重要性,沒有全網一盤棋。所以我們一定要團結起來,從理論上講我們的競爭優勢比對手要高,我們的思路也不落后,阿里的云中心是“8+2”,我們現在是“6+2”,不行我們再加兩個城市,就可以跟他一樣了,但我們再不集中起來就必死無疑。
各個省覺得哪個產品不好可以提意見,總部改進。我也擔心我們北京的“官老爺”離市場太遠,所以我把所有的基地都設在各個省。廣東要帶頭,集團集中的,省里首先自身要集中,有些業務該放的堅決放下去,有些業務需要集中的一定要集中,特別是創新的、互聯網的業務。集團總部的收入最后還是分到各個省里去了,比如總部去爭取政策,把與中國移動的網間結算拿下來,最后收入還不都是算在省里了嗎?
4G上來40個城市,廣東有4個,占了10%,有些省就不服氣,我就說要憑3G的話務量來決定4G試點城市。所以希望大家解放思想,一盤棋把中國電信做大,特別是在互聯網業務上。
我一再講阿里、百度、騰訊,如果他們也像我們一樣,有“某某省阿里”、“某某省百度”,早就死了。互聯網時代,人家能做到,我們就非要強調特殊性,沒有道理。所以,大家有意見和問題可以提,我們共同改善,但是不要形成阻礙。在天貓上中國電信那么多商店,不就是分散的嗎?就好比裝在一個麻袋里的土豆,看著是完整的一麻袋,口子一放開,嘩嘩地就散在一地,各干各的,誰也做不大。
總體來說,廣東的業務發展從年初到8月份是比較困難的時期,到9月份看到了好的勢頭,一般的規律來講,一旦出現了好的勢頭就會保持平穩上升。希望在省公司班子的帶領下,在廣東全體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這個好的勢頭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