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內容將成新主流,內容產業巨變再起?
前不久邏輯思維與papi醬分道揚鑣,讓很多人對自媒體內容創業開始產生了懷疑。不過papi醬給瑞士頂級奢侈品手表積家代言又重新點燃了大家對自媒體第二春到來的希望之火。
而就在前幾日,在內容產業有個新詞語――“小內容”卻開始流行了起來。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 移動事業群總裁何小鵬在鈦媒體2016T-ADGE年度盛典上提出“小內容”的說法,并由此引發了業內外人士對于小內容時代的高度關注。Papi醬與積家的深度合作,恰恰從側面應證了小內容時代的價值。
在何小鵬看來:小內容正在成為內容信息領域的趨勢,小內容是微內容的進階,區別于微內容,小內容不需要依托人跟人之間的關注關系和好友關系,小內容有沉淀價值,有媒體價值,小內容的商業價值也會比微內容更高。與此同時,何小鵬還提出小內容所帶來的兩個重要沖擊。
其一,移動互聯網的小內容和微內容打破了內容領域的二八原則,頭部的20%內容不再像以往能覆蓋80%的用戶。
其二,所有流量公司都在焦慮 ,流量的模式正在產生坍塌式變化。包括搜索引擎在內,傳統的流量公司面臨幾個巨大的挑戰:第一,操作廠商驅使內容的趨勢更明顯;第二,原來的內容被深度鏈接的可行性越來越低;第三,有大量新的在移動互聯網上產生的內容,并沒有能夠在原來的流量方式上進行組織。
為何小內容成為了新的流量趨勢?
過去一直都是20%的頭部內容覆蓋著大多數的用戶,為何到了今天卻不行了?反而讓小內容成為了新的內容信息流量趨勢?劉曠個人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
首先,在當前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20%的頭部內容生產者自身已經無法為用戶提供海量的內容信息。這也就不難想象為何過去以自產內容為主的四大門戶,到了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卻比不上今日頭條、UC頭條等內容平臺,這也開始成就千千萬萬的小內容生產者。
其次,過去在PC互聯網時代,內容信息的入口基本上掌握在百度、谷歌這類搜索引擎手里。但是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不論是微信也好,還是微博也罷,內容信息入口正在變得越來越分散,這也造就了不少有價值的微博、微信大號。與此同時,這種內容信息入口的分散性也促進了有價值的小內容產生。
其三,正如何小鵬所說,小內容相較于微內容而言,具有沉淀價值和媒體價值,也讓它有了更高的商業價值,因此它也將受到更多企業和用戶的關注。
其四,一方面是平臺和資本的扶持,另一方面也隨著越來越多的內容創作者加入進來,這大幅降低了內容創造的門檻,既讓很多小內容開始變得越來越有價值,同時也產生了很多優秀的小內容創作團隊。
小內容趨勢下,內容行業也開始迎來變化
今天國內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已經接近了10億,這也宣告了移動互聯網開始進入到了下半場,而在這股小內容的大趨勢下,整個內容產業的未來趨勢也正在開始迎來新的變化。
變化一:內容信息碎片化
隨著越來越多有價值的小內容涌現出來,這就導致了內容信息的碎片化。其實在以微博為代表的微內容時代,內容信息已經開始呈現出了碎片化的特點,不過微內容時代多是以短微博內容為主,小內容是微內容的進階,它通過依托于今日頭條、UC頭條、一點資訊、天天快報等新的移動媒介渠道,也擺脫了對人與人交友關系、關注關系的依賴。
變化二:內容信息垂直化
任何一個小內容的生產團隊都不太可能像過去的門戶網站一樣,生產醫療、房產、汽車、教育等各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他們沒有那么大的精力、人力和財力來做這個事情;第二個方面他們也不具備在每一個領域的專業性,難以在每一個垂直細分領域都能夠打造專業有價值的內容。那么在這個小內容的趨勢下,將會有越來越多垂直細分的小內容生產團隊出現。
變化三:內容信息多態化
過去的內容時代,主要是以文字表現為主,而到了小內容時代,短視頻、視頻、直播、音頻、圖片、文字等眾多形式的媒體內容都開始涌現出來。越來越多的小內容生產團隊開始不僅僅只是局限于文字內容生產,而是采取多種形式的媒體內容。
內容產業格局也即將迎來大洗牌:大數據是把倚天劍
而在小內容的信息流量趨勢下,整個內容產業也將會迎來一次全新的洗牌,大數據則成為了各大內容分發平臺的倚天劍。對于用戶來說,面對碎片化的信息往往無從選擇,這個時候就需要平臺基于大數據分析之上,能夠精準地判斷出用戶的興趣、愛好,并向他們推薦更感興趣的小內容。
一、今日頭條率先打響大數據興趣推薦,搶占先機
在移動資訊領域,今日頭條率先打響了大數據興趣推薦的第一槍,也是第一個嘗到大數據甜頭的內容資訊平臺,憑借著興趣推薦成為了移動資訊領域的黑馬。對于今日頭條的大數據,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有一個最簡練的說法概括較為全面:第一收集數據,第二作出決策,最后是高效執行。
在大數據的搜集方面,今日頭條一方面根據用戶微博、微信、手機QQ登陸時的用戶注冊信息,另一方面借助微博、微信、手機QQ等社交平臺的用戶分享數據,來作為判斷用戶對文章喜好度和關注度的數據基礎。
在決策方面,今日頭條主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用戶特征,比如興趣、年齡、職業等;第二個是環境特征,比如用戶早上會看科技新聞,晚上可能會看搞笑視頻;第三個就是文章本身特征,比如文章關鍵詞、熱度、媒體轉載等。決策之后,就是高效執行了。
二、UC依托阿里大數據,后發先至
不過今日頭條打響了第一槍,卻也警醒了他的競爭對手們,UC頭條基于阿里大數據做精準推送迅速崛起。今年的8月份,“UC瀏覽器”宣布正式升級為“UC”,向“大數據新型媒體平臺”全面升級,全面向大數據、小內容發起迅猛進攻。
按照何小鵬將大數據劃分為三個不同層級的價值――精準、預測、創造來理解,目前今日頭條還只是做了第一步,距離完全精準也還有一定的距離,今日頭條擁有了用戶的行為數據,但是在銷售交易數據方面還是存在不足。相比之下,UC本身平臺自身就已經擁有海量的用戶瀏覽資訊數據,還能打通阿里集團的搜索、電商、社交、地圖、金融交易等用戶數據,在海量大數據方面積累了優勢。
當然,大數據真正的價值并不是擁有海量的數據,而是基于海量的數據之上,對數據進行有效加工處理之后,做出準確的分析判斷。UC通過阿里云提供的計算服務,首先便能夠構建一個更為清晰的用戶畫像,然后通過阿里云的大數據算法優勢,在準確掌握用戶的興趣需求方面也更精準,這也就是為何UC頭條為何能夠后發先至的重要原因。
而在大數據的預測和創造方面,UC大數據則通過建立模型并驗證來實現預測判斷,創造方面則通過給機器提供深度學習,從而在實現精準內容分發的基礎之上,也推動了平臺小內容的變化。基于大數據優勢,眼下整個阿里文娛集團,不僅僅只是在文字方面,他們在短視頻、文學創作、動漫等領域都開始全面發力,深耕小內容,甚至前不久還拿出10億重金推出了UC訂閱號“W+”量子計劃,全面扶持各個領域小內容發展。
三、搜狐、新浪、騰訊天天快報、百度百家號、網易、鳳凰一點資訊都在向精準分發進攻
基于大數據做精準分發的移動內容資訊正在全面興起,騰訊新聞依托于微信和手機QQ兩大移動社交入口,成為了用戶量最多的新聞客戶端,但是騰訊媒體并不甘心,他們又推出了基于大數據做精準分發的天天快報,同時騰訊新聞也開始采取自采新聞+小內容分發的雙重戰略。
百度過去作為PC端信息流入口的霸主,可如今在移動端的地位大不如從前,意識到危機和大數據信息分發的機會,近日他們又浩浩蕩蕩地推出了百家號,意圖借助百度聯盟廣告、手機百度的流量及廣告雙重優勢,用百億分成來吸引小內容創作者們,下一步百度很快也將會推出大數據分發。
搜狐、網易也已經悄然像精準分發發起了進攻,鳳凰和新浪新聞雖然在大數據分發上布局較為緩慢,但是鳳凰通過控股一點資訊也早已開始了猛追直趕,新浪新聞也開始和新浪微博打通,他們都試圖要在大數據智能、精準分發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由此看來,眼下各大內容資訊平臺都在開始借助大數據向小內容時代發起進攻,但是真正要想在小內容時代成為大贏家,各大資訊平臺實現精準分發還只是大戰勝負的第一步,誰能借助大數據積累預測、創造優勢會更具后勁。
作者: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