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個人超級智能很快降臨,眼鏡是AI理想終端
借勢超出市場預期的強勁季報,加上巨資剛剛組建的AI“夢之隊”,扎克伯格高調宣布了Meta最新的AI戰略: 個人超級智能。
扎克伯格堅持AI眼鏡至少與手機同樣重要。他在分析師會上表示:“我仍然認為,眼鏡基本上是人工智能的理想形態,因為你可以讓人工智能看到你一整天看到的東西,聽到你聽到的東西,并與你對話,”他認為,一旦在眼鏡上裝上顯示器,可以全天與人工智能系統互動。
他在視頻中說:“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我們開始隱約看到一個重大轉折的端倪—— 我們的AI系統,已經在嘗試改進自身。 這種進步尚屬初級,速度也不快,但其趨勢已無法否認。超級智能的誕生,如今已近在眼前。”
個人超級智能將貫穿于Meta全線產品之中,包括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Threads,以及其增強現實眼鏡和虛擬現實頭顯等,它們將基于Meta所獨有的個人數據,為個人定制內容和個性化體驗。
扎克伯格又以壓倒AGI的口氣,強調了差異之處: 超級智能與AGI不同,它是讓個人更強大,而不是替代個人。 奧特曼主張超級智能應由中心化系統主導,專注于自動化所有有價值的工作,如OpenAI對AGI的定義是:“在大多數具經濟價值的工作上超越人類的高度自主系統。”
這是扎克伯格自兩年多以前推出開源模型Llama系列之后,所做出的最重大的戰略轉變。以往,扎克伯格在2019年宣布將出穩定幣Libra,以及2021年把Facebook名稱改為Meta,才引起如此巨大的反響。
顯然,扎克伯格試圖重新定義AI的方向,這不僅僅是提出了一個新概念,而是用行動帶來一種沖擊。他斥資數十億美元,從OpenAI、谷歌和蘋果尋里挖走了一大批頂尖人才,以這種方式宣告對即將對它們實現超越。
當年Meta與OpenAI和谷歌等展開錯位競爭,一度以開源模型Llama引領。上半年DeepSeek發布,在全球引發一場開源AI沖擊,Llama4的發布基本失敗,中國正在主導開源AI領域。Meta是繼續與中國AI企業卷開源,還是殺入閉源模型領域,在OpenAI即將發布GPT-5前夕,扎克伯格給出了他完全不同的選擇。
對內扎克伯格推倒重來,建立了一個完全獨立的超級智能實驗室,類似于一個50人左右的初創團隊,據估計為此今年Meta的研發支出將增加多達35億美元。對外扎克伯格宣示出一種差異化的AI戰略。
扎克伯格的講話,傳出三個最重要的信息:
首先, Meta將對開源做出重大調整。 扎克伯格稱這是出于緩解超級智能風險的考慮,將會“非常小心選擇開源的范圍”。
其次, 超級智能將擁有超級個人終端 ,即AI眼鏡或者頭顯,它們甚至將像手機一樣,成為個人計算主平臺。
最后,他公開反對奧特曼等人的AGI主張, 未來的社會將是由掌握了超級智能的個人組成 ,而不是像OpenAI所主張的那樣,AGI凌駕于社會,然后向個人發放“全民基本工資”的福利。
現在扎克伯格在硬件Reality Lab上的虧損已累積600億美元,又斥巨資組建了一個Superintelligence Lab,加上今年在AI基礎設施約700億美元的投資,市場一度擔憂Meta的利潤水平下降,但Meta本季超出預期的業績,為扎克伯格增加了底氣,市場的情緒也轉向樂觀,Meta眼鏡也意外熱銷。
下面是扎克伯格撰寫的文章:
個人超級智能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我們開始隱約看到一個重大轉折的端倪——我們的AI系統,已經在嘗試改進自身。這種進步尚屬初級,速度也不快,但其趨勢已無法否認。超級智能的誕生,如今已近在眼前。
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AI將全面提升我們現有的體系,并催生出全新事物,那些我們今天甚至難以想象的創作與發現。但一個更根本的問題仍然懸而未決:當超級智能真正到來,我們會將它引向何方?
這也許將是人類的新時代,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只是歷史進程的自然延續。僅僅兩百年前,九成的人口還在為溫飽奔波,務農為生。技術的每一次飛躍,都在慢慢解放我們,讓我們可以將精力從生存轉向選擇——選擇去追求什么、創造什么、成為怎樣的人。
每一次生產力的躍升,人類都把它轉化為新的可能:我們推動了科學、改善了健康,也擁有了更多時間去沉浸于創意、文化、關系與生活本身。
我對超級智能將助力人類加速進步,充滿希望。但也許更令人激動的是,它所打開的另一扇門——一個全新的、賦予個人力量的時代。每個人都將擁有前所未有的能力,去改善自己所關心的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前行。
AI所帶來的物質富足,終將深遠地改變我們的生活。但比起財富本身,也許更重要的改變,是每個人都擁有一個了解你、幫助你、與你同行的超級智能伙伴。它能助你達成目標,創造你心中所想,開啟屬于你的冒險旅程,成為更好的朋友,幫助你一步步靠近那個理想中的自己。
Meta的愿景,是讓這種個人超級智能真正屬于每一個人。我們相信,這種力量應該放在人的手中,由他們親自決定要將它用在何處、為何而用。
這與業界部分觀點截然不同。有人主張,超級智能應集中于自動化所有有價值的工作,然后人類靠其產出“領取紅利”。而我們相信,正是每一個人對自身理想的追求,一直以來構成了人類文明前行的動力——無論是繁榮、科學、健康,還是文化。未來,這種自主意志只會更加重要。
技術與生活的交匯,正是Meta長期以來的關注焦點。而隨著技術不斷進化,這個交匯點也將變得愈發關鍵。
如果趨勢延續下去,我們將看到人們從傳統的“生產力軟件”中逐步解放出來,投入更多時間去創造、去連接。一個真正理解你、知道你想達成什么,并能幫你實現目標的個人超級智能,將遠比任何工具都更有價值。而像眼鏡這樣的個人設備——它們能“看見你所見、聽到你所聽”,全天候與你交互——終將成為我們日常計算的主平臺。
我們也相信,超級智能的福祉,理應盡可能廣泛地惠及全世界。當然,它同樣會帶來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戰。我們必須以最嚴謹的態度去防范風險,并慎重考慮哪些部分可以開源。但即便如此,我們仍堅信:一個自由的社會,必須建立在充分賦能于人的基礎之上。
2030年前,很可能是決定這項技術未來走向的關鍵窗口期,超級智能究竟是讓個人成為超級個體,還凌駕于社會之上?
Meta堅信,構建個人超級智能會讓個人更強大。大規模建設基礎設施,我們擁有資源和專業能力;將這項新技術帶給數十億用戶,我們具備能力和決心。Meta正在奔赴這樣的未來,我滿懷期待。
扎克伯格講話原文:https://www.meta.com/superintellig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