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業AI應用“先鋒”百果園 為何輸在”教育消費者”? | 速途網
“買個水果還要被上課?”
“是什么高科技項目需要被教育?”
“但凡發言前問問AI都不至于顯得如此不專業”
……
近期,百果園董事長余惠勇一句“教育消費者成熟”,三天讓企業市值蒸發80億港元。
而有關消費者吐槽百果園的輿論并非近期發酵,其實有點“積怨已深”。2024年“3·15”曝光腐爛水果切塊售賣、隔夜果充當鮮果銷售,對百果園引起不小動蕩;早在2022年,就有博主暗訪,發現百果園有門店工作人員售賣變質、隔夜果切水果;近年,社交平臺關于百果園果品質量和價格、加盟店等的吐槽也不少;黑貓投訴涉及“壞果不賠”“價格虛高”超2900條。

“教育消費者”的言論成為壓垮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百果園和消費者關系走向崩塌。關于公關危機應對方面的建議,行業已有眾多分析和討論,小編不再贅述。
但說到發言前問問AI的事情,AI營銷新鮮事還真有點想給百果園“證證明”和“出出招”。
零售業AI技術的先行者,卻在消費者體驗端失效
說起來也有點戲劇和諷刺,百果園還真算是零售業里技術應用的先行者,根據公開的信息顯示,早在2019年就引入Oracle ADW業務數據平臺;2025年初,百果園技術公司獲得“基于頁面場景的廣告展示方法及系統”專利,運用AI實時分析用戶瀏覽內容,推送個性化廣告;百果園擁有600人IT團隊、機器學習預測銷售、AI生成營銷內容、圖像識別巡檢貨架……
就在今年5月底,一場主題為“走進百果園,看見AI的力量”標桿學習活動在深圳百果園科技大廈內舉行。
上述參訪活動的參與者反饋,百果園展示的AI應用場景和內容營銷令人印象深刻:貨架陳列合規通過圖像識別系統遠程掃描,銷售預測結合天氣、時令和歷史數據動態生成;內容營銷由AI系統生成千篇千面的圖文。
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卻呈現出另一種對立的畫面:加盟店失控,百果園90%門店為加盟模式,品控標準執行松散,2023年“變質水果換標簽”事件導致單周流失2.3萬會員;數據割裂,AI預測銷量卻未用于優化供應鏈,加盟商被迫承受30%損耗率,為保利潤用隔夜果充鮮果;算法專注“如何賣更貴”(如推送高價果切廣告),而非解決“壞果不賠”等核心痛點。
顯然從上述輿論風暴來看,百果園在技術、或AI營銷的應用上并未能很好的轉化為消費者體驗,至少沒有真正為改善消費者體驗和關系賦能,未來,營銷的外延可以在AI支持下延展的更貼近消費群,比如在下述幾個環節中可以去更更好強化和消費者的關系。

重構消費者關系,強化AI服務的四個核心營銷場景
價值透明化,用數據替代說教;用AI聽見消費者沉默的不滿,形成消費者圖譜。消費者抵觸的從來不是高價,而是不透明的溢價。當百果園的“好陽光玫瑰要幾十元”時,不用老板自己去吆喝,AI可提供更具象的價值證明,比如掃碼查看水果從種植到貨架的全流程數據,開放果園溯源直播;甜度可視化報告,AI分析檢測數據生成通俗易懂的風味對比圖;成本拆解說明,直觀展示有機種植和化肥種植的成本差異。
還有基于消費場景的AI內容定制,職場人群,推送“辦公室果切減壓”短視頻,弱化價格焦點;家庭采購,生成“兒童食安報告”,關聯“媽媽放心”標簽等。
基于AI自動生成千人千面的表達。對價格敏感群體強調“性價比+品質保障”;對品質偏好群體突出“種植成本透明性”;建立“用戶共創語言庫”:抓取KOC、UGC內容,提煉自然表達融入企業內部對外內容輸出。
此外,利用AI模型梳理社交媒體、投訴平臺數據,構建消費者“價格敏感、品質需求”圖譜。例如,百果園事件中網友高頻吐槽“月薪2萬吃不起”,AI可提前預警品牌定價與消費者承受力的偏離度,避免在消費降級期強調“高端不降價”策略。
風險預判,建立“AI輿情防火墻”。AI針對危機分級響應,實現黃金1小時內的應對和處理。比如輿情管理平臺觀瀾,具備感知+研判+應對處理能力的全媒體信息服務體系,其根據企業設定關鍵詞庫,AI識別熱搜詞(如“百果園、余惠勇、教育消費者”)后自動觸發三級響應解決方案,一級(閱讀量<XX萬):給出“科普長圖文”(例:水果分級標準可視化解讀);二級(>XX萬):啟動道歉視頻模板生成腳本文案,含背景音樂情緒參數;三級(>XXX億):聯動供應鏈系統,實時發布“壞果秒賠”策略(如系統自動發放優惠券補償投訴用戶)。
還有語義敏感度分析,比如對企業內部擬發布的言論進行“情緒感知指數”評估,識別“教育”“迎合”“無知”等易引發對抗的詞匯,并自動替換為“分享”“共同成長”“透明選擇”等中性詞匯。
同時,通過基于歷史數據(如鐘薛高“愛買不買”、巴奴“月薪5000別吃火鍋”事件),跨平臺輿情預判,訓練AI預測特定表述的傳播路徑,生成風險評級報告。
加盟店管控,技術穿透“灰色地帶”。加盟商矛盾是百果園模式崩塌的繞不開的重要原因,AI品控巡檢,門店攝像頭自動識別隔夜果、變質果切,數據直連總部告警系統;動態損耗補償,基于銷售預測和天氣數據,AI計算合理損耗率并向加盟商補貼,AI知識庫管理,員工服務話術培訓和管理。
以上幾個場景中,部分AI技術的應用深度可能受限于資金投入壓力及企業業態的特殊性,并非每個企業都能完美做到,就比如加盟店全鏈路管理。

最后,回到這件事的導火索,百果園余惠勇的發言,商業的本質還是服務人,無論是上述談到的幾大場景,還是未來更多新的場景,都是在思考怎么更好服務于人,來“共情、理解、支持、賦能”消費者(顧客、買方),讓人和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和諧。
文中配圖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