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熱線培訓走進速途,對AI營銷人“服務哲學”的啟發 | 速途網
如果有人和你傾訴,“我最近經歷了非常難過的事情,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
你會怎么回答?
有的人會說,“哦,啥事情,你說說看?”
……
而有的人會說:“嗯嗯,此刻聽你電話里的聲音就感覺到你非常的傷心。”
……
你覺得那種回答更好?
相信很多人會喜歡第二種回應的方式:先察覺其當下的情緒,共情他、理解他,再耐心傾聽。

“共情、理解、支持、賦能”,這是讓人和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和諧的關系“四件套”。
8月6日到8日,應速途網絡首席運營官、北京幸福公益基金會理事荀冠龍邀請,由北京幸福公益基金會組織的“心理熱線咨詢師初階培訓課堂”在速途網絡進行了三天的培訓,培訓的對象大部分都是心理熱線志愿者接線員,還有不少鄉村學校心理健康的老師;作為外行的速途小編有幸參與了旁聽學習。

培訓課程涉及的內容很豐富,如果要說點什么,那就說說”共情、理解、支持、賦能“這幾個總在腦海里回蕩的詞吧。

當時聽到這段話的時候,不夸張地說,醍醐灌頂,這不是和速途堅持的營銷服務理念不謀而合嘛!
尤其是當下AI洪流奔涌而來,公關、內容營銷的服務,更應該堅守這些樸素的、有溫度的“人性動作”。
來看下面兩段對話,有什么不同:
“涉及新品首發,我們這次Campaign的目標是引爆全網,我們希望能最大化利用資源。“
“那XX預算,這個肯定沒法做到,咱們是否可以調整XX。”(消極回應示例)
“涉及新品首發,我們這次Campaign的目標是引爆全網,我們希望能最大化利用資源。”
“明白,咱們目標非常清晰,能看出來此次活動對咱們的重要意義,我們會基于這個方向,精打細算,提出最具性價比的方案,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聚焦核心目標人群實現精準觸達。”(積極回應示例)
這是公關行業前期咨詢階段里,可能是會經常碰到的對話,在這里沒有對錯,如果再結合上述的“四件套”關鍵詞,可能第二段對話方式更有溫度一些。
在相對高強度的工作里,很多公關同行可能面對上面這樣的情形時,也會選擇第一種“坦白”的方式,雖然會讓客戶在咨詢階段有挫敗,但畢竟雙方的時間都很寶貴,與其花時間萬一達不到客戶效果,對雙方都不好。
如果再換位一下,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當他們在提出需求時,可能已經是內部多輪溝通的結果,養活公司一大幫人,老板壓力大,客戶公關或市場團隊壓力更大,但凡有轉換的余地,他們也不會找咱。
客戶的公關和市場團隊也是有苦說不出啊,可能他們還想撂一句,“大哥,但凡我們自己能干的,誰還找你們……”

下面我試著拆解下上面第二段對話,是不是整個世界都明亮了,更peace了!
“明白,咱們目標非常清晰,能看出來此次活動對咱們的重要意義(共情客戶,立刻給予正面積極的回應,減緩客戶此刻的壓力),我們會基于這個方向,精打細算,提出最具性價比的方案(理解客戶,支持客戶,及時給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支持他們這項重大活動,共度難關)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聚焦核心目標人群實現精準觸達。(賦能客戶,讓客戶的每一分錢都有轉換成價值,讓賦能具象化”)
上述只是談到了公關或營銷領域小小的一隅,作為公關、營銷行業從業者,我們都明白,無論是過往的公關、傳統營銷,還是當下AI正在重塑的營銷,所有服務的核心,始終是“關系”——與客戶的關系,與客戶的客戶(消費者/顧客)的關系。
尤其是當下面對滾滾而來的AI浪潮,我們也常常會感受到不少客戶的壓力、疑慮和焦慮,我們更應該多一份理解。
寫到這里,再借用下培訓課老師課后叮囑的一句話,她說當我們覺得一句話肉麻或者說不出口,不是我們不夠真誠,那是因為我們說的不多。
在這里,小編也在強化下學習所得,面對當下普遍的壓力,小小的肉麻一下:未來的公關、營銷的戰場,像左手持著AI鑄就的利劍,劈開混沌,洞見未來;咱們右手緊握的,仍是這歷經時間淬煉的“人性四重奏”——共情、理解、支持、賦能,一起不斷在算法與數據狂奔的世界里,學習以共情為橋,以理解為基,以支持為盾,以賦能為翼。我和速途的各位小伙伴會很愿意當大家的橋、基、盾、翼,一起駛向更遠未來。
最后,再把另外一句肉麻重要的話說三遍,請速途的各位朋友也更多的把心放肚子里,放心把您的每次服務交予速途各位伙伴吧。+3
(文中配圖來源現場拍攝及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