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格王強:創業者在資本寒冬里的3種正確打法
新東方聯合創始人、真格基金創始人王強近日在小飯桌公開課上分享了創業投資經歷"寒冬"時,企業度過"寒冬"的正確姿勢。
王強用了自己經歷的三個真實創業例子,向創業者分享了在資本市場遇冷的情況下遭遇過艱難時刻的“小龍女”龔海燕、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和Nice的創始人周首的故事。如今資本寒冬再次來臨,會有一批企業融資困難,但也會有一批企業在其間長成巨頭。
以下是小飯桌整理的王強演講實錄:
今天跟大家分享所謂“寒冬”,我從來不認為資本上有寒冬,春夏秋冬是生命常態,投資市場也是,只是盛夏過熱,突然間不僅全民創業、還全民投資,結果三個月之后市場的無形之手讓大家冷靜冷靜,其實沒那么嚴重。
拿真格來說,第一我們沒有減速,只是比之前略微降了一點,所謂寒冬到來,其實有個好處,市場降溫,基金非常警醒,會更關注真正有價值的企業;第二真正有價值的公司也會逐漸來到資本面前,真格成立了個接收處理 BP 的夢想中心,一個季度前每天能收到100多份 BP,現在每天能收到300多份。
(徐)小平說真格要堅信一條:“如果相信這個人就相信,因為早期談其他都是瞎扯淡”,BP、趨勢都是假的,只有人是真的。真格基金創立時小平就說真格要堅持一點:“既然我們是最早期的投資人,我們投資的只是一個夢想而已”。很多 VC 開玩笑說看不懂真格投資的路數,那就對了,這是我們的奧妙,像醉拳一樣。
那在寒冬里,創業者是什么打法?我用我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龍女”龔海燕:找出獨特性
首先我想舉小龍女(龔海燕)的例子,2007年我們投世紀佳緣不是因為覺得她能賺錢能上市,就像當年我們不相信和俞敏洪合作能上市一樣。當時小龍女融不到錢,那是巨大的寒冬,而且她的競爭對手已經早于她們半年就拿到了千萬美元的投資,在市場上,世紀佳緣只能排到第三位。
小龍女上過新東方,當時她來找徐小平,我們心一軟,就投了。
因為當時是寒冬,2008年的時候,競爭對手都有一個狀態,就是不敢花錢了,這樣一來,廣告位便宜了。小龍女是初生牛犢,覺得剛融到錢,得花,把大部分都投到了廣告上,最兇的時候在新浪買了一個頻道,大家都不花的時候她花,性價比就出來了。
第二步,那時候相親節目剛興起,(贊助)非常便宜,幾乎不用花什么錢。結果這兩件事一做,世紀佳緣的品牌和注冊會員量迅速提升,等到2010年,她已經穩坐了當年這個領域的老大地位。
這是個很奇葩的例子,當時從投資角度來說,不應該投市場第三,除非我們腦子進水。但有時候進水也挺好的,顛覆了所有邏輯。當時世紀佳緣堅持了一點,注冊不收費、做嚴肅婚戀,這是和競爭對手唯一的區別,那她又靠什么能迅速跑贏競爭對手?
當時小龍女發明了一個虛擬購物,就像游戲里面的。這個產品上線前董事會辯論了很久,覺得不管什么方式收費了就和競爭對手是一樣的,但小龍女覺得如果收費成功了,那就是和競爭對手不一樣。
后來她做了嘗試,很簡單,就是做了個虛擬的玫瑰郵票,讓男孩子可以借此表達心意,女孩子也覺得對方是對自己上心的。小龍女覺得這個產品順應了人性的基本需求,不會由于這個產品是收費的就跑到競爭對手那,因為對方注冊就要收費。
如果回到“寒冬”這個命題,大家應該思考到這樣的獨特性,怎么和別人玩的完全不一樣你才有可能勝算,別人怎么玩你怎么玩你就完了。
聚美優品陳歐:像寒冬一樣冷靜
聚美優品前期的四輪一共才融了幾千萬美金,上市只花了800萬美金,不是陳歐摳門,在寒冬的時候,當你融到錢,怎么花?
最近馬云有個講話大家覺得他在夸口,說掙錢容易花錢難。真的是花錢難。陳歐融到錢之后,仍然把公司當成沒有融到錢的狀態,這才是過寒冬的正常心態,視自己一錢不值、迅速清零。
問大家一個問題,當周圍的人都這么獲取用戶時,你有沒有其他辦法可以獲得相同類別的用戶?How和Why是你,這點非常關鍵。當時陳歐可以找代言人,扔出去五百一千萬,手上還可以有一個億,而且還能立竿見影。但陳歐的厲害在于他總在思索,怎么不花這個錢也能做到這樣的效果。
最后就出現了當年的“陳歐體”:“我為自己代言”,不僅省了代言費,還迅速找到了貼近年輕一代的女性消費群、超越商品本身的價值,后來還按這個思路拍了《女人公敵》。后來聚美上市的時候,融的錢才花一半多點,而且能保持盈利。
陳歐天天研究投放廣告的砸中率是多少,要多少才能看到廣告回來,后來一驗證果然像他說的一樣。陳歐怎么算的?既沒大數據也沒小數據,他天天思考、調研,用秒表計算有多少人經過一個廣告位,天天做這些東西,只有這樣才能歷練。
寒冬給創業者最好的一點是讓你真正靜下來,像冬天一樣冷靜下來,浮躁會讓你失去方向。佛教描述涅磐境界,是清涼的世界,而現實是欲火中燒。清涼可以想象別人無法想象的東西,這是寒冬最重要的。
Nice 周首:彈盡糧絕,仍要自我沉淀
有個App叫Nice,看似很簡單,實際不簡單。這是我和小平做真格基金之前作為個人投資者投的,當時我們是看到街頭時尚的激情,而不是周首的激情,他那會還磕磕巴巴說不清楚,說要用時尚的方式表達90后的存在感,聽起來很玄。
他之前做電子雜志,很酷很炫,黏度極強,積淀了很長時間。但我是怎么決定投他的?當時他做的那個電子雜志有期封面是陳冠希,那時陳冠希還剛出事,給我留下的印象還停留在媒體展示的那些點,但周首的雜志給他做了個四五頁的深度專訪,在談陳冠希對街頭時尚的理解,讓我對他有了另一維度的了解,有很強的思考能力。我后來跟周首說,你既然有這樣的深刻理解,有這樣的熱愛,你就按照這個堅持,遲早有一天會達到你的目的——找到年輕人在時尚角度的表達方式。
但冬天來了。2013年6月周首找到我,說沒錢了。當時他的確彈盡糧絕,又堅決不做電商,他說自己就是要找到時尚媒介的東西。他的打算是先收縮公司規模,從最多的70人收到14人,只留下那些愿意再跟他玩一年的人;第二即使是14個人,他也沒錢發工資了,他想找我借私人的錢。
我當時心一軟,因為和小平一直有這個特點,做天使投資,一定要懂“天使”二字,錢扔出去就忘掉。我就跟周首說好,讓他省著用。周首也說自己其實沒什么抵押,只有腳上一雙幾千塊錢的鞋,公司死了自己什么都沒有了。
但我很堅信一點,最早時候愿意投他,堅信他能把那個東西做出來。后來我借給他120萬元,按一年時間算的,但前半年只給60萬,撐下去了再給剩下的,結果2013年12月,Nice 橫空出世了。
當時周首和以前不一樣了,他想著是最后一博,14個人一起拼命。然后奇跡發生了,出了 Nice 的第一版,雖然笨拙,但我覺得很好,名字體現了周首一直在尋找的境界,有個印第安人的俗語:“It’s nice to be important. But it’s more important to be nice”。然后周首又讓表達不表達的用戶都來到了 Nice,數據呈直線陡升狀態,投資人就迅速地來了。
周首這個例子說明什么?彈盡糧絕,起死回生的關鍵就是他的思考方式在不斷深化,突然找出一個讓市場刮目相看的東西。什么能讓你躲過寒冬?要把自己去泡沫化,在你創業激情的泡沫里沉淀,找到你的殺手锏,才能慢慢在寒冬里脫穎而出。
有沒有寒冬一說?當然有。基金會對手頭的錢更慎重,現在是整體回歸到比較理性的狀態,也是早期投資人愿意見到的東西。這對創業公司來說是機會,基金愿意投資,說明你的公司真的是有價值。沒有融到錢去闡述你的故事的時候要非常理性,對估值的期待要降到正常狀態。
回歸你的商業本質,然后堅持堅持再堅持。外部環境都在逼迫你不斷深化,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就是思考的絕對深度,這是你唯一有的,其他都是相對優勢。BAT 為什么成為 BAT?小米為什么成為小米?因為想的東西不一樣,找到市場需求,并且做出來。如果你真的是思考型、學習型的,并且做的真正有市場價值,你一定能雇到人。
大家先理性梳理夢想,第二再把自己身上內在的資源全部挖出來。如果你現在明白你只要融到1萬塊錢做一個禮拜好過期待著100萬等一年更能生存下來,你就知道在寒冬自己該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