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賽道斷層第一!美的空調霸榜展現全球第一實力
冷年開盤作為空調行業全年市場競爭的“前哨戰”,各大頭部品牌都會通過新品首發、政策加碼等方式搶占市場先機,為全年銷售布局。在2026冷年開盤這場關鍵戰役中,美的空調憑借開盤階段的戰略部署,在上半年夏日消費旺季中火力全開,從奧維云網的零售監測數據中看到,2025年上半年美的品牌在國內市場空調線上、線下的零售額份額占比分別達到了25.06%、33.4%,實現線上、線下零售額雙料行業第一。對經銷商而言,這無異于注入一劑 “業績增長強心劑”,更充分彰顯出美的空調在激烈行業競爭中的領先地位。
全球第一,美的持續領跑空調行業
從區域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到核心細分領域的持續突破,美的空調在旺季持續領先。今年入夏以來,東北空調需求同比激增418%,其中黑龍江市場增幅高達700%,吉林亦達400%。面對這波“東北熱”,美的憑借適配高溫環境的高效控溫技術與快速制冷能力,成為當地消費者的首選。
在消費升級趨勢下,高端化、健康化產品更受歡迎。早在2024年全球空調銷量2.6億臺時,美的就以7183萬臺的銷量、27.5%的市場份額登頂全球第一,實現全球每4臺空調就有1臺是美的制造。而在2025年“618”期間美的空調也再獲佳績,蟬聯京東商城、天貓商城、抖音電商、拼多多等主流電商平臺多項第一。其中,美的酷省電系列也憑借超過215萬套的銷量,持續領跑行業。此外,美的鮮凈感空氣機T6、無風感系列、全面風系列等新品,在高端市場持續領跑,進一步鞏固了其銷量優勢。
同期,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6月格力空調在線上市場的占比下降至17.27%,小米則與格力的差距縮至不足1個百分點,即便面對小米線上份額升至第三、海爾卡薩帝高端收入激增50%的挑戰,美的空調仍實現了市場占比同比增長3.16%,以市場第一的成績持續領跑行業。
超180億元研發投入,打造國際 科技 領先地位
美的空調在旺季市場和冷年開盤的強勢表現,背后離不開強大的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過去五年,美的空調累計研發投入超180億元,在全球擁有38個研發中心,16個國家級科創平臺,組建起1600人規模的研發團隊,碩博占比近50%。截至目前,2.5萬件授權專利與77項“國際領先”技術成果,構筑起堅不可摧的技術護城河。
面對小米憑借低價策略在市場掀起的波瀾,美的也明確回應 投資 者:“我們在戰略上并不懼怕。”并指出 家電 行業已歷經多次紅海競爭,技術壁壘與全鏈條管控能力是美的空調的核心底氣。
可以說,美的空調夏季旺季的輝煌戰績,是早在冷年開盤就率先完成布局的必然結果。當新冷年周期的大幕拉開,美的迅速進入“戰斗狀態”,以新品首發、政策加碼等組合拳搶占市場先機。
2026年新品發布會上亮相的領航者Ⅳ中央空調,搭載行業首創的6赫茲超低頻運行技術,實現0溫度波動與0啟停噪音,解決了長期困擾行業的能耗與舒適平衡難題;鮮凈感空氣機T6系列融合AI語音交互與多維度空氣調節功能,將傳統空調升級為"空氣機器人",而無風感除菌版系列——風語者F2空調,則體現了美的空調在人文關懷上的不斷進步。這些技術革新不僅重塑行業標準,更精準錨定用戶對健康呼吸、智能體驗、節能降耗等的核心訴求。正如一位華東大區核心經銷商在發布會后所言:“如此扎實的技術儲備,讓新品直擊用戶舒適與健康的痛點,市場競爭力不言而喻。”
年度服務1億人,6000+服務網點覆蓋全國100%區縣
憑借美的空調卓越的品牌實力與持續領跑的市場表現,經銷商經營信心指數持續攀升,為市場拓展注入穩健向上的發展勢能。
在上海美的全球創新園區舉行2026年新品暨新型零售模式發布會上,來自全國的經銷商代表普遍表示,美的完善的產品矩陣與供應鏈保障能力,為終端銷售提供了有力支撐。依托分布全球的八大制造基地,美的空調形成年產能10300萬臺套的供應網絡,其中廣州南沙“燈塔工廠”實現每2.8秒下線一臺空調,旺季訂單響應時間壓縮至0.5天,確保終端貨源穩定。
而服務端,美的構建起覆蓋全國的智慧服務網絡:19萬+在崗認證工程師、6000+全國網點,實現全國區縣100%覆蓋,年服務超1億人次 。2小時極速響應、拆送裝一體、多收費雙倍賠等承諾,讓“有好空調更要有好服務”從理念落地為用戶全周期體驗,既幫經銷商解決售后顧慮,更以口碑帶動終端銷售,讓合作伙伴“賣得安心、服務省心”。
而業內部分企業在渠道建設層面仍存明顯短板,終端形態單一化問題凸顯,與美的空調等頭部品牌相比,在渠道生態豐富度方面存在明顯差距。這直接導致安裝、售后等服務體驗不佳, 社交 平臺上不乏消費者對相關品牌空調安裝難、服務滯后的吐槽。
從市場份額的持續領跑,到冷年開盤的首戰告捷,再到技術創新的不斷突破,美的空調在旺季的表現不僅是單一品牌的成功,更展現出中國空調行業從“規模競爭”向“價值競爭”的轉型趨勢。隨著“全屋空氣解決方案”戰略的深化,美的在技術、產能、渠道上的協同優勢將進一步釋放,而其他品牌的多點發力,也將共同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增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