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量“逆襲”移動廣告平臺?
近年來,“中國力量” 正在很多領域快速崛起,無論是引得《紐約時報》編輯感嘆“這是我用過最好的Android 手機 之一”的一加,2021年上半年在美國市場增速達428%,2021年全年歐洲市場增長率151%,北歐地區增長率超過185%;還是在去年海外出貨量已占全球總出貨量74.7%的小米。不得不承認,在各行各業冉冉升起的“中國力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世界目光。
在這些“中國力量”中,也包括移動廣告平臺。事實上,中國力量“逆襲”移動廣告平臺的大戲早已經上演,只是這一“逆襲”隱藏于消費者在智能終端上指指點點的“背后”,因此不大容易被覺察。在全球,評估移動廣告平臺價值的重要參考源自AppsFlyer?這家以色列創新公司。作為全球 營銷 衡量與體驗管理平臺,AppsFlyer已發布14版《廣告平臺綜合表現報告》。在最新的第14版報告中, “中國力量” 尤為亮眼。
TikTok for Business 占據移動營銷戰略高地
2021年4月, 蘋果 在Apple iOS 14.5中對隱私規則做了修改——Apple應用追蹤透明度框架(簡稱 ATT)生效,原有的基于IDFA的歸因模型因大量用戶的IDFA無法獲取,導致很難準確歸因,蘋果于是提供了一種新的歸因機制——SKAdNetwork,使整個移動廣告市場正式進入 “后IDFA時代” 。
“后IDFA”時代為移動廣告行業帶來了很大震動,但這并沒有阻擋“中國力量”前進的腳步。在14版報告中,TikTok for Business(縮寫TTFB)在AppsFlyer SKAN 指數的 游戲 類應用內購買榜單,高居第二,僅次于Meta,而在非游戲類應用內購買榜單,TTFB也排名第5,TOP4則分別是Meta、Twitter、Google Ads、Snapchat。對比第13版報告中, TTFB是最大的 “黑馬”,奪得SKAN指數實力榜單第1,規模榜單第5。盡管在第14版榜單中TTFB的排位有所下降,但也僅僅排在Meta之后。也就是說,TTFB作為“中國力量”的代表,已經把“旌旗”插到了移動營銷的戰略高地上。
留存指數,“中國力量”接踵而至
在Android 端留存指數上,“中國力量”也逐漸壯大。Mintegral International Limited排名第4,SHAREit名列第11位,TTFB排在第12位( iOS端排在第10位),小米位居第18位。小米之后,還有3家中國移動廣告平臺接踵而至,分別是歡聚時代旗下的Bigo Ads排第21,傳音控股的TRANSSION排第22位,VIVO則排名第23位,移動廣告平臺含金量的天平出現了向 “中國力量” 傾斜的兆頭。
自IDFA 新政頒布以來,Mintegral 競價勝率在業內處于領先水平,變現表現突出。根據其2021 年第三季度經營數據,Mintegral共實現營收1.6億美元,同比增長72.86%,環比上一季度增長24.67%,這代表其增長勢能也同樣體現在經營表現中。
2021年,SHAREit母公司茄子 科技 旗下多款APP全球累計安裝用戶數近24億,全球內容矩陣用戶數超9億,工具矩陣用戶數超16億,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涵蓋全球45種語言。此次報告中,SHAREit更在游戲領域擁有入圍全球游戲品類留存指數規模榜第8的亮眼表現。
內購領域刮起“中國風”
在Android 端AppsFlyer IAP 指數的實力榜單上,TTFB還是盤踞在第三的位置,而在TOP20的榜單內,還出現了SHAREit 、Mintegral International Limited 、VIVO、小米、OPPO等中國品牌,排位分別是7、8、13、16、19,也就是說,TOP20的榜單上,中國品牌已經占了30%,可謂刮起了“中國風”。
來到iOS端,字節旗下的Ocean Engine(巨量引擎)排名第5,“發揮穩定“的TTFB排在第8位,快手旗下的磁力引擎也出現在第10位??磥?,中國兩大短視頻巨頭你追我趕的態勢已經為移動廣告市場的變局注入了新的變量。
包攬TOP3,“中國力量”閃耀增長榜單
當我們把目光切換到全球范圍內AppsFlyer?的增長指數時,不難發現“中國力量”可謂泰山壓頂般強勢“霸榜”——歡聚時代的Bigo Ads、傳音控股的TRANSSION、百度的Simeji包攬前三,作為移動廣告平臺的“后浪”,它們正試圖盡力沖破“前浪”的舊格局。值得注意的是,在第13版報告中,增長指數榜上位列第3的小米未出現在此次榜單中。“小米在第14版報告增長指數榜上的消失,更像是從快速增長榜單中‘畢業’,進入更綜合的榜單中”,AppsFlyer 大中華區總經理王瑋博士解讀到。TTFB的發展軌跡印證了王瑋博士的觀點——在第13版報告中,TTFB曾位于拉美和印度的增速榜榜首,如今TTFB則成為更綜合的榜單中的“中國之光”。
縮小觀察的地理窗口,中國品牌的“勢頭“更為強勁——在東南亞市場的Android 端, Nasimobi(聚量匯川科技)位列增長指數榜首,為 手游 發燒而生的雷電模擬器的增長指數排名第4;在日本和韓國Android 端領域,快手的磁力引擎成為“榜一大哥”??梢哉f,“中國力量”在一些細分區域移動廣告平臺的沃野里,發展勢頭更加令人期待。
擁抱新秩序,因需制宜,選“對”不選“貴”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移動廣告平臺的表現呈現出動態的變化,但有些趨勢卻顯示出較強的確定性。“中國力量”在移動廣告平臺的崛起是其一,它們從過去的某個點的突破,逐漸呈現出“星火燎原“般的擴散態勢。其二,疫情、蘋果ATT隱私新政等因素使得舊的行業秩序發生動蕩。根據AppsFlyer 在《廣告平臺綜合表現報告》第14版中的觀點 “過去作為金牌保證的 媒體 平臺,在新的行業現實下,未必能夠持續高質量引流 “。
在“中國力量”在移動廣告平臺上的崛起和媒體成本逐漸走高的時代背景下,對已經或計劃出海的中國APP運營者而言,應注意避免輕易陷入“外國的月亮更圓”這一可能的慣性認知誤區, 對中外移動廣告平臺的受眾覆蓋、投入產出、媒體成本等做充分的調研。在決策時,也要考慮移動廣告平臺在不同地區表現的差異性,意識到“需要關注合作媒體是否能夠快速適應行業新現實,是否能夠為當前變化提供清晰合理的解決方案“(AppsFlyer?《廣告平臺綜合表現報告》第14版)。
總之,移動廣告平臺市場是動態發展的,既有以TTFB為代表的正在“東風西漸”的中國力量,也有Meta、Google等全球巨頭實力坐鎮市場“防線”,更有區域或局部市場不斷醞釀著的新變局在持續發酵。廣告主要做的就是做好調研,關注媒體成本的變化,并最終站在投入產出的角度持續優化投放,以利于做出最科學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