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億邦動力 (ID:iebrun) ,作者:王昱,原文標題:《再度延期,底牌盡出!中美關稅僵局還剩幾次“加時卡”?》,題圖來自:AI生成
8月12日,中美雙方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再次達成重要經貿共識,并發布《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
美方承諾,將繼續修改第14257號行政令中規定的對中國商品加征從價關稅的措施, 自2025年8月12日起再次暫停實施24%的關稅90天——即將關稅暫緩期延長至11月初,同時保留按該行政令規定對這些商品加征的剩余10%的關稅。
中國也將繼續修改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4號規定的對美國商品加征的從價關稅的實施, 自2025年8月12日起再次暫停實施24%的關稅90天,同時保留對這些商品加征的剩余10%的關稅;并根據日內瓦聯合聲明的商定,采取或者維持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關稅戰回顧:三輪對招、兩次延期
回顧這場曠日持久的“關稅大戰”,中美雙方曾多次過招。
自4月2日開始,特朗普在短短9天時間內“三易其策”,對華關稅一路飆升,從此前的20%暴漲至125%的高位,堪稱史無前例。而中國也以牙還牙,緊盯美國動作,連續兩次上調對等關稅,并聲稱“倘若美方執意繼續實質性侵害中方權益,中方將堅決反制、奉陪到底。”
轉折點在5月12日的日內瓦經貿會談中出現——中美達成階段性協議:雙方同意暫時休戰90天,大幅互降115%的關稅。
隨后的三個月里,盡管美方仍在轉口貿易、農產品進口額等問題上頻繁借題發揮,試圖推動中方在采購和結構調整方面做出更多讓步,但得益于關稅凍結,中國對美貿易仍快速回暖:以7月份為例,美國從中國進口集裝箱量達92.3萬TEU,環比暴漲44.4%,占美國總進口量的35.2%,為2025年1月以來最高水平。
而本次《聯合聲明》正是對“日內瓦回合”的延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對于跨境電商行業而言,第三季度正是年末大促的關鍵備貨期。此時延期90天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再度受不確定性影響、選擇觀望求穩的中美貿易商提振了信心。
延期“加時卡”,未來還會出現幾次?
第二輪中美關稅談判塵埃落定,對于憂慮關稅影響年末大促的商家來說,可以暫時松一口氣了。
然而,短暫喘息過后,疑問隨之浮現:像這樣延期90天的“加時卡”,未來究竟還能再出現幾次?
各方信息指向一個結論: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延期,或許正在路上。事實上,幾乎沒有權威機構認為后續的秋季會談能讓關稅問題“一錘定音”。
有論者稱,相比其他核心矛盾,“關稅問題”在當前談判議程中的爭議烈度反而相對可控。真正的交鋒集中在更根本的結構性議題上,例如產業補貼、技術管制、專利保護、供應鏈安全等。此類問題紛繁萬端、盤根錯節,無法在一輪談判中完成利益交換,即便首腦層面達成諒解,也會留下大量技術層面的細節等待商榷。
正因如此,市場預期正在校準:秋季協議更可能是“微調+延期”的組合方案,而非全面回撤關稅。巴倫周刊 (Barron’s) 也在近期的分析中聲稱,維持較高關稅或將成為美國市場的長期狀態。
而路透、彭博、CNBC等媒體也指出,迫于各自的內部壓力,中美雙方都沒有完全讓步的動機。企業需要為“反復拉鋸”做好心理準備,即便出現積極信號,執行和落地的節奏也會非常緩慢。
對于跨境貿易商而言,盡管本次談判只是維持現狀,但90天的過渡期,已經足以為“黑五網一”的大促進程創造一個相對安穩的環境。
不過,無論怎樣,做好持久抗戰的準備,依舊是跨境供應鏈上所有參與者的必修課。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出海企業需要進行預期管理:畢其功于一役絕無可能,考慮到特朗普一貫的談判風格,直到協議達成前的最后一秒,關稅戰都仍是一場反復拉扯、極限施壓的消耗戰。尤其是對于基層制造商而言,作為關稅戰的最大承壓者,開辟多元市場或許比等待特朗普松口服軟更具可行性。
“山不轉水轉”:美國對華的“圍剿策略”在逐漸消解?
盡管本輪談判成果從表面看來只是“原樣維持”,然而,正所謂“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過去短短3個月內,由于特朗普政府在全球范圍內猝然發動的全球關稅攻勢,讓衡量中美關稅博弈的坐標系發生了微妙的偏移。
其一,就有效稅率而言,對于跨境電商行業,目前美國的關稅稅率維持在55%左右浮動。放在三個月前,這一稅率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無疑屬于“斷層式”的最高一檔。
然而,進入八月,一場針對美國傳統貿易伙伴的關稅“風暴”卻席卷而至:巴西與印度關稅升到50%、瑞士升到39%、加拿大升到35%、南非升到30%、墨西哥與印度升到25%、就連長期享受低稅待遇的日德法韓也得交出15%的關稅。
以至于這一輪“集體漲潮”,讓中國商家負擔的稅率也不再顯得那么出挑——在稅率排行榜上仍有不少“美國盟友”墊背。
其二,從小包進口政策來看,原本用以對付中國商家的高額附加稅,如今也被特朗普推而廣之。
以定額繳納的方式為例。7月30日之前,全球僅有中國需要為原來享受關稅豁免福利的800美元以下小額包裹支付每件100美元的高額稅款。但在白宮發布《暫停所有國家的最低限度免稅待遇》的總統行政令之后,全球所有國家的低值包裹免稅通道均被關閉:
有效關稅稅率低于16%的國家——每件80美元;16%至25%之間的國家——每件160美元;超過25%的國家——每件200美元。
可以說,“小包加稅”這一打壓中國電商的殺手锏,已經從針對單一國家的精準打擊,演變為“無差別打擊”的規則武器。
其三,在轉口管理政策層面,除了更嚴苛的原產地比例標準之外,最新行政令同樣明確要求:凡被美國海關認定為逃避關稅而轉運的貨物,將一律加征40%的從價關稅。這標志著,原本主要針對中國的轉口限制措施,已全面擴展至所有貿易伙伴。
某種程度上來說,面對“四面開炮”、對傳統盟友予取予奪的特朗普,維持現狀的“靜坐戰”也不失為一步妙棋。
高調的特朗普正在親手讓美國針對中國的“特殊懲罰”策略或許正在逐漸消解:全球輸美商品關稅的“整體上移”,客觀上反而弱化了中國原有的高關稅劣勢。
如今,局勢已經變成“我們不好過,別人更不好過;老大老二打架,老三先被打死”。就此而言,誰能穩住陣腳、在戰略相持階段守住定力,誰才能成為穿越周期的贏家。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億邦動力 (ID:iebrun) ,作者: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