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女當如吳艷妮
許多年前,80后的初中政治課本里,有一個必考知識點,叫社會發展的兩個不平衡。具體說是城市與農村、東部和西部之間的不平衡。
?
這些年,這道題目爛熟于心的一批人,從小鎮、小城升學考試進入了北上廣,他們又有了一個外號,小鎮做題家。
?
這個外號多少有點污名化,說這些鄉村的、西部的孩子,是應試教育的典型產品,除了會做題,其他素質了了。
?
小鎮有做題家,大城也有奧數客。應試教育是一個大棋盤,能飛出去的子鳳毛麟角。像協和4+4的董女士一樣,飛出去又能飛回來,在棋盤上布局落子的更是少之又少。
?
我們不必嘲笑小鎮做題家,大多數人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我們不必諱言,社會默認的生存法則,就是不斷地解題。
?
解題需要技巧。每一代人里都有一些佼佼者。這些佼佼者不走尋常路,跳出了小鎮做題家窠臼,他們的故事因此充滿了戲劇性。
?
此類故事在中國體育競技這一門里案例頗多。
?
蘇炳添從中山小鎮埋頭沖刺,成為亞洲飛人。全紅嬋從湛江邁合村縱身一躍,成為國民閨女。自貢富順縣出生的吳艷妮,跨過縣域這根隱形的欄桿,自信地跟記者說,我正在讀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
?
二
?
在吳艷妮之前,自貢有兩個不以做題名顯,但很會解讀社會趨勢難題的、成功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
?
其一咪蒙,70后,流量網文的代表,據說現在是短劇女王。其二郭敬明,80后,青春傷痛故事制造機,制造了一個時代叫《小時代》。這兩個路子很野的人,都是應試教育的例外。
?
我常常和朋友開玩笑,這兩人和吳艷妮一起,可以并稱自貢三杰。
?
吳艷妮出生于1997年,她的成功不靠野路子,而是家庭教育的結果。
?
吳艷妮主攻100米欄,這兩年成績漸入佳境。2023年全國田徑冠軍賽,吳艷妮12秒93奪冠。今年3月南京世界田聯室內錦標賽,吳艷妮60米欄跑出8秒01,刷新國家紀錄。她的最新世界排名升至23位,成為亞洲一姐。
?
吳艷妮的比賽極具觀賞性。她中后程加速趕超的技術是一大看點。她總是妝容精致出現在賽場上,在一眾運動員當中鮮衣怒馬。
?
這種自信大膽的作風,與其說是一種心理素質,不如說是一種價值觀。在賽場上要贏得漂亮,吳艷妮這種價值觀,得益于母親的教育。
?
我們看吳艷妮媽媽熊艷的訪談,真心佩服這位母親有見地,她的教育理念很有價值。
?
在一次采訪中,談到女兒妝容引起的爭論,她說“為什么運動員非得是曬得黝黑的一張臉才能證明你多努力、多用功呢?時代不同了,我認為一個充滿自信的運動員,帶給觀眾的感染力甚至比比賽結果還要重要。”
?
阿迪達斯曾在上海街頭做過一組吳艷妮的巨型廣告。其中一幅畫面非常溫情,熊艷親吻女兒額頭,文案是“你行的”。
?
這個廣告頗具情緒感染力,但如果你聽了熊艷這番話,“一個充滿自信的運動員,帶給觀眾的感染力甚至比比賽結果還要重要”,就知道這位母親的見識遠遠超過“你行的”。
?
三
?
孟母三遷。每個母親都期望孩子能出類拔萃,或者學有所成,或者有一技之長,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給孩子找一條合適的路。有資源的人簡單,沒有資源的人,只能靠自己的見識。
?
熊艷做過很多嘗試。小吳艷妮學過聲樂、奧數、主持,練過鋼琴、古箏、舞蹈。在縣城的一次運動會上,縣里的田徑教練周幼君發現了這個好苗子。當時,送吳艷妮去練田徑,熊艷有些猶豫。
?
央廣網曾做過一篇報道,周幼君跟熊艷電話時,說了這樣一番話,“其實娃娃搞什么專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能夠在她那個領域出類拔萃,今后融入社會都有她的一席之地。” 熊艷決定讓孩子練田徑。
?
從善如流。相信專業人士的判斷,能聽取有道理的話,捫心自問,這兩件事看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很難。這就是吳艷妮的家庭教育,毫無疑問,這種教育智慧的含金量,遠遠超越了“小鎮做題家”。
?
今年3月份,南京世界田聯室內錦標賽上,吳艷妮在眼下畫了兩條紅線,打扮成“戰斗天使”阿麗塔參賽,她的妝容又一次成為焦點。
?
此次比賽她刷新了中國女子60米欄紀錄,“我不怕別人噴我,反正我告訴你們,我吳艷妮是有實力的,現在國家紀錄是我吳艷妮的。”
?
四
?
人們都說吳艷妮個性,但與其說她個性,不如說她正常。她不過是將同齡人的愛憎,分明地帶上了賽場上而已。
?
她們熱愛精致的妝容,喜歡怎么穿就怎么穿,不被各種教條束縛。她們喜歡表達自己,懂得都懂,不藏著不掖著。吳艷妮能在賽場上圈粉,正是因為她是這種生活態度的一份子。
?
精致的全妝和麻花辮,做一套獨特的出場動作,吳艷妮這種放松的心態,就是年輕人的生態。吳艷妮有市場。阿迪達斯看中了吳艷妮,淘寶也發現了吳艷妮。
?
吳艷妮是一種語言。一種愿意傾聽年輕世代,融入他們生活趣味的語言。
?
前兩天,淘寶閃購上線外賣業務。他們邀請吳艷妮做品牌大使,官宣這個夏天免費送出1億杯奶茶。如果阿迪達斯講吳艷妮的故事是高舉高打,賦予她一種人生觀,那么淘寶則更接地氣,更有人間煙火的氣息:這是你們的吳艷妮,不需要說太多話,她知道你們都愛喝奶茶。
?
在一次采訪中,吳艷妮說自己正在讀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
?
毛姆的這個經典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詳了。一個班味十足的倫敦人,有一天忽然腦洞大開,不懼流言蜚語,沒心沒肺地拋家舍業,跑到塔希提島隱居起來,最終修煉成了畫家。
?
《月亮與六便士》里有很多金句,比如:
“大多數人所成為的,并非是他們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
又比如:
“所有的人都討厭你、鄙視你,這對你一點兒都無所謂嗎?”
“無所謂。”
?
我不知道吳艷妮怎么理解毛姆的這個故事,她肯定不是那位紅塵顛倒的主角思特里克蘭德,但她跨越了攔住千萬人的那道欄桿。她很特別,是千千萬萬個家庭,培養做題家的一次例外,但她又如此普通,是一個可以模仿的案例。生女當如吳艷妮。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有馬體育 ,作者:來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