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博對話
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簡稱“數博會”)作為全球首個以大數據為主題的博覽會,不僅匯聚全球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技術成果,更以推動數據要素與智能技術融合創新為核心,引領產業向更高質量、更寬領域邁進。2025數博會即將啟幕,在此之際,特別邀請到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未來產業和平臺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圍繞大模型技術演進、產業融合發展以及數博會在推動技術規模化商用中的作用等前沿話題展開深度對話,為行業發展提供洞見與思路。
問:當前大模型訓練成本降低、多模態融合技術優化,您是如何看待這一技術演進對產業升級的具體影響的?
單志廣:當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圍蓬勃興起,以ChatGPT、DeepSeek等為代表的預訓練大模型持續取得突破,正深刻推動產業升級進入全場景滲透的新階段。
大模型訓練成本持續降低打破了技術應用的門檻限制,讓更多中小企業能夠負擔起智能化改造的成本;多模態融合技術的優化則讓人工智能從單一感知向綜合認知跨越,能更精準地適配復雜產業場景。
這種技術演進直接驅動人工智能從實驗室快速走向生產生活各領域:在工業領域,多模態技術助力質檢效率提升;金融行業通過融合文本、圖像等多模態數據,風控模型的準確率也不斷提高;智能汽車領域,百度“蘿卜快跑”已在多個城市落地,正是多模態感知與決策技術成熟的體現;醫療領域更顯著,輔助診斷系統使癌癥早期檢出率提升25%,基層醫院通過智能體實現“隔空會診”,讓優質醫療資源普惠化。可以說,技術突破正在重塑產業的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和服務形態,推動各行業從“數字化”向“智能化”躍升。
問:當前具身智能機器人已在汽車焊接、電子組裝等工業場景應用,但其多模態感知的實時協同仍依賴邊緣算力支撐。您認為在“工業互聯網 + 具身智能”融合中,需突破哪些技術瓶頸?
單志廣:“工業互聯網+具身智能”的融合,我認為目前仍面臨以下技術瓶頸:
一是邊緣算力的協同調度瓶頸。工業場景對時延要求極高,單一邊緣節點難以支撐多機器人、多工序的并行計算,需要構建“云-網-邊-端”一體化的算力任務調度體系,實現動態負載均衡。
二是多模態數據的工業級融合瓶頸。機器人需處理視覺、力覺、聲紋等多類數據,但工業環境的粉塵、振動等干擾會導致數據噪聲大,現有算法在復雜工況下的融合精度不足,需突破魯棒性更強的實時融合模型。
三是工業知識的機器可理解瓶頸。工藝參數、操作規范等隱性知識難以轉化為機器能執行的指令,需要構建面向特定行業的知識圖譜,打通“數據-知識-決策”的轉化通道。
四是安全與可靠性瓶頸。工業生產對設備容錯率要求近乎零,而智能系統的黑箱特性可能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需建立可解釋、可追溯的安全管控機制。
問:《數字中國建設2025年行動方案》中提出“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穩步推進”,您覺得當前數據交易所功能優化(如數據交易品類擴展)與數據商生態培育之間如何形成良性互動?
單志廣:數據交易所與數據商生態是數據要素市場的“一體兩翼”。一方面,交易所功能優化為數據商生態提供“土壤”。通過擴展交易品類,如工業數據、醫療數據、金融數據等,能為數據商創造更多細分市場機會。同時,完善交易規則,如數據確權、定價、安全合規,可降低數據商的交易成本和風險,吸引更多企業參與數據商業化開發。例如,當交易所能提供標準化的數據接口和合規認證服務時,中小數據商就能更高效地將碎片化數據轉化為交易產品。
另一方面,數據商生態壯大能夠反哺交易所功能升級。數據商作為數據供給方和增值服務方,其技術創新能豐富交易所的服務能力;其市場探索能反饋需求,推動交易所針對性擴展品類、優化規則。比如,垂直領域數據商對特定行業數據的深度加工,能促使交易所建立更細分的交易品類標準,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動態平衡。
問:您認為在人工智能手機、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培育,以及工業互聯網優化升級方面,政策支持與市場機制應如何協同發力?
單志廣:新一代智能終端培育和工業互聯網升級需要“政策搭臺、市場唱戲”的協同模式。
在政策支持層面,應聚焦“補短板”和“建生態”:一方面,加大對核心技術的攻關支持,比如在高端芯片、操作系統等“卡脖子”領域設立專項基金,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另一方面,完善標準體系和監管框架,為新技術應用劃定安全邊界,比如針對智能終端的數據安全、工業互聯網的網絡安全制定明確規范,降低市場試錯成本。
在市場機制層面,要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利用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場景招標”“首購首用”等方式,讓企業在真實應用中迭代技術——例如智能機器人可先在汽車、3C等成熟工業場景驗證,再向更多領域拓展;工業互聯網則可依托龍頭企業的產業鏈影響力,帶動中小企業“上云用數”,形成規模效應。
二者的協同點在于“政策引導資源投向,市場檢驗技術價值”,政策通過稅收優惠、采購支持等撬動社會資本,市場通過競爭篩選出優質技術和商業模式,最終實現“技術自立自強”與“產業落地見效”的雙贏。
問:2025數博會以“數聚產業動能 智啟發展新篇”為主題,旨在全面展現數據要素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創新的最新成果,推動數據資源的高效匯聚和開發利用,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您認為,數博會在推動數據要素與AI技術從實驗室邁向規模化商用的過程中,能發揮怎樣的作用?
單志廣:數博會作為聚焦數智融合的重要平臺,在推動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商用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其一,搭建“對接橋梁”,通過國際化布局鏈接全球技術研發者、產業應用者與投資者,加速“技術成果-商業價值”轉化,讓實驗室技術快速找到落地場景。其二,促進“共識形成”,憑借專業化特色聚焦融合痛點,推動行業標準(如數據標注規范、智能接口標準)確立,降低技術規模化應用的適配成本。其三,放大“示范效應”,依托產業化特色展示成功案例,增強企業應用信心,帶動技術從“點上突破”向“面上普及”,助力數據要素與AI技術實現規模化商用。
責任編輯: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