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草视频2-久草视-久草社区视频-久草色在线-久草色视频-久草软件

【重磅預測】2016年度十大互聯網產品預言

我是創始人李巖:很抱歉!給自己產品做個廣告,點擊進來看看。  

作者:三節課發起人黃有璨、Luke、布棉

每一年,春節過后的三、四兩個月,總是各種變化頻出的時候。在這兩個月里,互聯網人們會集中跳槽、招聘、調整業務線和戰略目標……

在這樣的一個節點下,我們試著從自己的判斷和理解出發,完成了這篇帶有點兒預測性質的文章。就像我們在做一個產品主題的學習社區一樣,我們的預測也會更加關注“產品”。

還是那句話,愿有更多人可以少談行業大勢和空洞的融資數字,可以踏踏實實地多關注產品,研究產品。尤其是互聯網行業的新人們。

其中,我們預計2016年將會發生的互聯網產品大事件包括:知乎即將迎來一次大改版,在線教育平臺類產品將死,美柚和大姨嗎將要合并……

本文全部內容均由三節課發起人Luke、布棉、黃有璨基于自己的主觀判斷和猜測而作出,不保證靠譜。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另,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預言1: 豆瓣將上線它的第15個APP

關于豆瓣,我們曾經多次談論過它了。人人都知道,豆瓣現在的狀況不好,上輪融資已經過去了4年,且4年來,商業化探索不順,移動端轉型不順,Web端數據持續下滑……

但在這樣的狀況下,背負著投資方壓力的豆瓣一定會試著求變,以挽回自己當前這個不太順利的局面。

而豆瓣在過去4年里連續推出的包括豆瓣、一刻、豆瓣 FM 、豆瓣小組、豆瓣同城等14個 APP ,正是豆瓣這種求變訴求推動下的產物。

只是,豆瓣的求變之路走得并不順利。迄今為止,它的14個移動端 APP ,幾乎沒有一個不是正在經受著大量用戶的吐槽,甚至已經到了不管怎么改,總會有一群用戶跑出來罵得要死的地步。

就像此前我們在《豆瓣十年,一個典型精英社區的起伏興衰》里提到過的,豆瓣面臨的問題,事實上是一個已有數千萬用戶的成熟產品在其用戶活躍度開始下滑的時候,想要轉型和進行新的探索和革新時所會遇到的典型痛苦—— 一方面,它承載著無數忠實的老用戶們的期望和使用習慣;另一方面,它又必須要兼顧無數新用戶們的需求和體驗。

且,這兩類用戶間的訴求,很可能是截然不同,甚至互相排斥的。

以現狀來看,豆瓣的老用戶們大部分是80后,他們雖對豆瓣有感情,但畢竟已經10年過去,一大波人紛紛結婚生子(典型比如我),已經過了那個最能夠在線上投入大量時間的時候,活躍度下降其實是一種必然。

而相對的,很多更年輕些的新用戶們可能聽說過豆瓣,但基于豆瓣現在 Web 端產品較為復雜的狀態,以及移動端糟糕的體驗,新用戶的轉化成本是比較高的,因此更年輕的用戶群中大部分人可能還并不是豆瓣的用戶。

如果以此進行理性的判斷,豆瓣其實更應該把目標瞄準新用戶,而不是老用戶。

而,一旦把目標瞄準新用戶,真的想要做一些全新的嘗試,可能豆瓣的最佳選擇是放棄“豆瓣”這個名字。換一個名字,反而可以擺脫掉那么多老用戶們的期望和束縛,可以放開手腳去做些事。

所以,也許豆瓣真的會在2016年上線一個名字不再跟“豆瓣”有關的第15個APP?

預言2: 知乎將迎來一次大改版?

2010年下半年上線至今,知乎將迎來自己的第6個年頭。

在自己的第六個年頭,知乎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作為一個社區的知乎,經過一輪加速用戶增長后,開始漸漸逼近了其自身產品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 在2015年3月,知乎就已公開稱,其用戶數已突破1700萬(僅僅在2013年上半年,這一數字才只有區區40萬),且目標是2015年年底達到5000萬注冊用戶。

而以常理推斷,在一個產品進入成熟期后,往往最有可能做的事情,是兩件:要么是商業變現,要么則是自身價值挖掘&放大。

以知乎的團隊基因和現狀,他們幾乎肯定不會選擇前一條道路。

邏輯很簡單,首先,知乎團隊本來就沒有商業化的基因;其次,剛剛接受了騰訊投資的知乎,賬面上一定不會缺錢,不會面臨太大壓力;最后,騰訊戰略投資知乎,看重的也一定不是知乎的商業變現能力,而是知乎的內容價值,所以,騰訊也沒有理由要去助推知乎的商業化變現。

這樣看來,知乎在接下來最可能做的,是自身價值的挖掘和放大。

而就像剛才已經提到的,知乎最大的價值點所在,是“內容”。

所以,回歸到內容的層面上看,知乎在過去6年里,站內其實沉淀了大量高價值的內容。但這些內容的價值,其實并未能夠得到最大化應用和體現。

具體來講,知乎當前的內容組織和推送,是以“關系鏈+時間”為中心的。 用戶得到相關內容推薦和消費內容的入口,其實高度集中在自己的 Feed 流中。在社區中早期,這樣的內容組織和推送邏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用戶看到的內容都符合自己的喜好——如果我發現哪個推到我首頁的內容不符合我的喜好,我大不了取關對應的那個人或話題就好了。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用戶量的迅速增長,這樣的邏輯慢慢也會產生一些問題,典型如——

早期知乎社區中其實是沉淀過大量優質內容的,但這些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被埋了起來,不再能夠被人看到。 好比,知乎上2011年那些關于創業的內容和相關話題,假如放到今天來看,你能說它沒有價值?但是很遺憾,現在對于普通用戶們而言,已經基本沒有什么途徑可以去找到那些內容了。這樣的狀況,無異于知乎自己守著一座金山卻不知如何變現。

而同時,隨著社區的逐漸大眾化,大眾用戶和中早期精英用戶們的使用習慣可能也應該被區隔開來看待。大眾用戶可能更習慣于你給我挑選好內容,我來消費就好。而精英用戶們則更加習慣于自己去甄別和挑選自己喜歡的內容。

所以,無論是為了挖掘自己站內內容的價值,還是為了服務好新的大眾用戶們,知乎可能都迫切需要對其站內內容進行重新組織,這種組織方式,很可能是高度以話題、專題、編輯推薦、事件等為中心的。

基于如上的邏輯,我們大膽猜想:知乎在2016年,或會完成一波比較大的改版。 這波改版之后,知乎站內的內容組織方式可能會發生較大的改變,會有更多內容經由知乎官方運營組織、加工和整理之后,呈現并推送給用戶。

預言3: 美柚大姨嗎將會合并?

美柚和大姨嗎,幾乎是兩款孿生姊妹式的產品。

從產品功能到用戶定位再到發展軌跡,它們都高度相似。同樣是2012、2013年前后創辦,同樣是以女性生理周期管理工具為切入口,同樣在此后轉型社區,又同樣在用戶增長放緩后開始轉型電商,甚至是在融資方面,兩家公司也都差不多在2014年拿到了數千萬美元級的C輪融資。

而到了2016年,他們也都面臨著共同的問題:用戶增長已到達瓶頸期,而商業變現的探索又不見突破性進展,再加上資本市場大盤仍不見好轉,重重壓力導致兩個團隊都同時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我在去年11月就曾作出過的一個判斷——

資本寒冬下的這波并購潮可能還沒有結束。只要二級市場持續疲軟,邏輯上任何一個用戶體量已經比較大,融資階段已經走到B輪之后,同時商業模式還不夠清晰,缺乏明確的持續利潤增長點的項目和產品,都可能面臨著這個決策。我預計,在未來一年內,還會有很多類似的項目需要面臨并購與否的抉擇,尤其是那種在同一條跑道下,相對地位比較領先的兩個競品。

所以,美柚和大姨嗎,會不會在2016年走進這個角落里呢?

至少,這個可能性不低。

預言4: NFC將在服務端得到真正普及?

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一直以來都是個離我們不遠不近的東西。一方面,高速公路入口的 ETC 和小區停車場入口的刷卡器早就在中國很多地方司空見慣,而另一方面,它在人們日常的消費場景中卻很少出現,以至于更多的人,連 NFC 到底是個什么東西都還不清楚。

雖然,如小米這樣的手機廠商從小米手機4開始就置入了 NFC 的功能,很多人也曾設想過拿著手機直接上公交車刷卡。但在真實世界中,這一切都從未真正被實現過。

究其原因,無非兩點——

1. 任何技術從出現到被廣泛應用,必定需要經過一個周期,這個周期也是技術本身逐漸自我完善的周期;

2. 技術應用的普及,需要基礎設施的普及作為前提條件。 這個道理,就好比必須先有了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網中的各種服務和技術應用才能發展起來。所以,此前 NFC 不能被普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支持 NFC 的移動設備尚未得到普及。

而到了2016年,問題1對于 NFC 本身而言已經不再是一個大問題,而問題2,也已經開始隨著 Apple Pay ,小米手機5等的發布和大量出貨而逐漸得到解決。

至于有人可能會質疑的 NFC 具體應用場景,其實從支付開始,應該有很多場景可以使用。

網上已經有一篇把 Apple pay 變成公司門卡的文章,閱讀量很大,但其實理論上任何帶有 NFC 功能的手機都可以做到如下一些事情:

· 小區門禁。進入小區和單元門,拿出手機刷一下就可以識別身份。

· 入住酒店的房卡。房卡可以很方便地集成到手機 App 里面,在攜程定好酒店后,酒店可以分批一個房間 ID 給到你的手機,就像用航旅縱橫去選座位、網上打印登機牌一樣。

· 上下班刷卡。

· 所有 ETC 都可以用手機代替。

· 大學食堂刷卡吃飯、員工食堂刷卡吃飯,只要帶上手機就好。

· 地鐵公交卡

· ……

所以,現在,我們或許只需要等待一件事。

只要微信或者支付寶關聯上硬件的功能, NFC 的服務層面就將開啟狂奔模式。而這個關聯,將是必然。

對了,微信企業號會不會用上這個功能呢?你猜?

預言5: Facus,朋友印象等一夜爆紅后就此消沉?

一直以來,有一類產品的死法叫做:生于拉新,死于留存。

他們的典型特征,是往往會在產品發展的早期,因為產品中的某個可以撬動用戶自發傳播和分享的體驗點,進而借助社會化媒體的病毒傳播而在用戶增長方面獲得爆發。

但是,在爆發之后,由于其產品本身的服務能力和持續價值供應能力缺失,這些產品往往又會迅速消沉下去,自此遠離主流用戶的視野,再無翻身機會。

在過去幾年里,這類產品,典型比如臉萌、足記。

在三節課,我們常講一句話:面向用戶時,產品提供長期價值,而運營則創造短期價值。短期價值足夠,可以爆發,但唯有長期價值堅固穩定,一個產品才可以良性發展起來。

有時候,雖然你可以在滿足人們 “炫逼格” 和 “曬自己” 這樣的類似單點上做出一些創新,并把這些單點體驗做到極致,且借助人們的“曬、炫”心理,從而在社會化媒體傳播中一炮而紅。但,這樣的事情往往非常不具備可持續性。

所以,假如不能真正找到長期價值的所在,我們深深懷疑,將會有一撥在2016年初已經以類似方式火過了的產品,將很可能走上臉萌、足記等的老路。

典型,比如 FaceU ,朋友印象。

預言6: 在線教育類平臺將批量死亡?

其實,自從2011年在線教育火熱起來,“教育類淘寶”的概念和夢想就一直沒有在這個領域里缺失過,尤其是從2012年,甚至是到了后來,連淘寶本身也被惹了過來,內部做起了一個叫做“淘寶同學”的平臺。

只是……教育類平臺,很可能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課程這樣的教育類產品,有這么幾個特征——

第一,教育領域往往缺乏大眾型剛需性的產品,不太容易找到屬于自己的“爆款”。

第二,產品極度不標準,用戶在面對海量課程的時候缺乏決策依據,決策很慢。 舉例,假如你在淘寶買一個Iphone5s,有A和B兩家等級評價都差不多的店,都是標配,A店賣5000,B店賣4000,你會很容易作出判斷:買B店的。但如果你準備要學如何做產品,同樣有A老師和B老師兩位評價都差不多的講師,A老師的課需要3000塊,B老師的課需要2000塊,你能夠據此就判斷你應該選擇B老師的課么?

第三,用戶卷入成本很高,無法短期內密集地消費和認真體驗多款產品。

第四,與消費類產品不同,很多課程類產品,其實是一種一次性消費的產品。 一個用戶購買了你的課程產品,要是沒學好,用戶會在罵街聲中離開。而如果學會了,用戶給你一片贊譽,但他仍然會離開。此外,一個用戶對于學習類產品的消費頻次,往往也更低。我有可能一個月上淘寶買一次衣服,但對于報班上課這種事,我很可能一年兩次就差不多了。

第五,學習類產品高度依賴于老師,用戶在得到好的體驗會更容易認可老師,甚至是消費購買決策都高度依賴于對于老師個人的認可,這往往會導致,一個老師要是在一個平臺積累起來了名氣,很容易選擇離開平臺單干。

以上幾點加總在一起,就意味著,一個教育類平臺是很難形成一個集中性的流量入口,且還能較好地維持住站內用戶活躍度和消費頻次的。

所以,拋開概念,你會發現,包括“淘寶同學”在內,迄今為止,應該還沒有哪一個在線教育的平臺類產品可以交上還不錯的數據答卷的。

所以,我們覺得,純粹的在線教育平臺類產品,在2016年的路可能會走得很艱難。

預言7: 已經沸沸揚揚的微信應用號具體會長什么樣?

2016年,按照張小龍年初提到的,我們必然將會迎來微信的“應用號”。

在此,作為一群天天跟各種產品打交道的人,我們對于即將到來的微信應用號做了一些大膽的猜測。

我們猜想,微信應用號的產品形態和基本邏輯將會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1. 微信應用號不會存在統一的一級拉新入口(也就是Tab入口),甚至沒有統一入口。只有面向應用號管理者的管理入口。

2. 微信應用號很可能和服務號一樣,基于 IM 的基本結構形態打造而成,簡而言之,雖然聽起來有一堆服務,但事實上也是聊天框,

例如左圖。以及,微信錢包中的各類應用,可能就是應用號的原型,例如右圖。

3. 應用號的管理和添加更有可能出現在微信的 “通訊錄” 中。 如果是這樣,那應用號的入庫邏輯可能和公眾號很相似。使用搜索、二維碼等作為發現\安裝入口,在通訊錄中增加應用號的管理入口,例如左圖。在搜索中,則可能有如右圖展示。

進入應用號后的樣子,可能會是通過一個應用號框架,把目前的 H5 站點接入進來,并且打通賬號和支付兩個基礎模塊。

4. 微信應用號很可能會跟微信現有的關系鏈關聯起來。

假設一個場景:我周末無聊,一個人想去看電影,于是我打開了微信電影票的應用號,果斷買了張票,然而一個人看電影最無聊了!

這時候,微信應用號的關系鏈分享功能觸發(觀察到你只買了一張票):“是否邀請好友一起去看場電影啊?” (左圖)。選擇邀請好友,應用號則在我的朋友圈中添加了一條狀態:“下午我去看《三體》這部電影,誰會陪我去呢?” (右圖)。

此時,我的其中一位朋友看到這條狀態,他可以選擇通過應用號購買了同場電影票,并獲得優惠。

在這個場景中,我的朋友感知到了應用號的存在,并享受到了它的服務。甚至沒有看到煩人的優惠券,就獲得了折扣。

其實,類似的應用場景在 Facebook 里面已經存在,他的名字叫 “sponsored?story” ,星巴克經常玩這個功能。( PS:sponsored?story 是 Facebook 的一種廣告形態,很類似我們講的應用號的使用場景。FB將每個服務提供者的 web?app 放入一個框架,并且提供 FB資源給廣告主去運營這個web?app。)

如此一來,可能就完成了應用號雖不會給用戶推送消息,但也能提供相當大的能量給到應用號的提供者,以幫助服務提供者提升留存。

如果你還想看到我們關于微信應用號的更多猜想和背后的邏輯分析,可參看三節課之前發布的另一篇文章《當我們在談論微信應用號時,別忘了張小龍的邏輯》。

預言 8:BAT大戰的新炮灰:搜狐視頻、糯米、釘釘?

一直以來,互聯網都流行著這樣一句話: 老大和老二打仗,老三沒了。 比如:

58同城趕集網打的死去活來,百姓網沒了。

快的滴滴打仗,搖搖招車死了。

愛奇藝優酷打仗,土豆沒了。

而在2015年,互聯網的戰場亂哄哄,由 BAT 撕逼而引起的各種連鎖反應層出不窮。比如:

美大合并,糯米提前完成了 KPI (排名第二),而最慘的則是餓了么不得已被阿里口碑并購。

攜程被百度入股,去哪兒被陪嫁送出。

騰訊入股京東,拍拍、易迅被送出,并進而壽終正寢。

阿里投資音樂,蝦米被整合逐步失聲。

來往 PK 微信失敗,釘釘意外成名。

到了2016年, BAT 間的撕逼必將繼續,也必定還會殃及一批產品,對此,我們有如下一些猜測:

1. 娛樂視頻產業爭奪繼續,搜狐視頻兇多吉少。

所謂無風不起浪,有水才行舟。業內不久前盛傳搜狐視頻被騰訊收購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互聯網視頻已經從產品創新、用戶拉新的競爭階段發展到了目前花錢砸內容、比拼貼片廣告變現能力的階段。

而在花錢買內容和變現這兩件事上, BAT 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阿里投資的優酷、百度控股的愛奇藝、騰訊自己的騰訊視頻將不斷把戰火往前推,這一切,可能都會讓原本靠美劇和自制劇起家的搜狐視頻壓力山大、前途未卜。

2. 本地生活服務進入成熟階段,糯米兇多吉少,或將最后一搏。

當百度拿出200億砸向糯米的聲音還沒落下,美團大眾點評合并了。如果誰從第三一躍成為第二而且心情特別糟糕的話,糯米應該當之無愧。

團購網站雖然沒有像出行打車市場那樣燒錢燒得如此高調,但事實上之前三家的火拼也燒了不少錢。到了現在,大哥和二哥聯合了,三弟該怎么辦?

產品趨同、服務差異化小、體驗改善不敏感,團購比視頻的聚集度可能還高。回看歷史,魏蜀吳三分天下,東吳還能擁有游刃有余的空間,而一旦魏吞并蜀,吳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3. 釘釘踏著來往的尸體站起來了,卻很可能會被微信企業號攔住前進的步伐。

羅永浩代言釘釘之前,釘釘就已經悄然發展了起來。

因為其簡單的設計、釘一下等功能足夠性感,釘釘打動了很多中小企業老板們,成為企業管理應用中的一匹黑馬,迅速發展了起來。

然而,在企業微信號出來后,釘釘能否繼續發展,我們表示謹慎的悲觀。

要知道,但凡和用戶關系鏈相關聯的事情上,騰訊往往可以做到后發先至。

同樣回看歷史,此前騰訊郵箱起步時,網易郵箱已經擁有相當大的規模,但短短三四年光景,騰訊便憑借入口的便利性占領了第一的位置。

這一次,在基于移動端的企業通訊類應用上,張小龍還會再次重復當年的故事嗎?

預言9: C2C付費咨詢類產品將會批量死亡?

2015年,由“在行”而起,一大批 C2C 的付費咨詢類項目紛紛興起。

但進入到2016年后,這個領域的景象,卻并不樂觀。

以目前來看, C2C 付費咨詢的模式,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具備這么幾個特征——

1.用戶習慣還很弱。 大部分主流用戶其實還并不存在付費約人面聊請教咨詢的習慣,我們小范圍做了一個調查,以三節課這樣一個互聯網基因還算強,對“學習”也還比較熱衷的團隊為例,全體22名員工中,只有2人曾經使用過在行約見過行家,

2.服務體驗高度不標準。 這導致了“行家咨詢”作為一種服務,其實用戶得到的價值也是極度不標準的,而且,這會進一步導致用戶的選擇和決策苦難,好比我要是一個新手,同樣看到兩個產品的行家,都收500塊一小時,一個百度的一個騰訊的,我很可能無從判斷我到底該約誰。

3.用戶消費頻次較低 。用戶單次消費頻次基本在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以上,但有可能出現短期內集中約見一批行家的現象(比如我,曾經在1個禮拜內連續見過4位 PR 方面的行家討教過一些問題),但一年內僅此一次。

所以,借由以上幾點,我們認為, C2C 咨詢,其實是一種非標、低頻、長尾的服務和需求。

面向這樣的需求,其實市場上不太能夠支撐眾多的垂直項目,相反,如果真的發展下去,這個領域內可能更容易出現少數1-2家大玩家一統江湖的局面。

所以,我們大膽預測,2016,在 C2C 付費咨詢領域,像“在行”這樣的領先產品將會繼續發展下去,而大量同類型小平臺小產品將會批量死亡。

預言10: 手機直播類產品迎來大爆發?

對一個側重內容消費類的領域而言,要想突然爆發,一般要具備一下幾個條件——

1.用戶對某類內容的喜好通過長期積累和演變,已經具備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2.對應進行內容消費所需的技術、基礎設施等已經成熟和得到普及;

3.生產相應內容的成本逐漸降低,讓相應內容的供給不再稀缺。

而到了2016年,在手機娛樂類內容消費這個領域下,這三個條件都已逐漸成熟起來。

首先,用戶對于內容的需求,已經發生了變化。

上圖是我們根據當前的網絡用戶群體特征梳理出來的一張圖。可以看到,如果用老中青三代人來表現的話,那么圖中:

· 藍色代表80前的“老人”,他們基本上活在5年前的 PC 互聯網中,他們對“內容質量”的要求跟潔癖一樣,喜歡看長文章,對“回憶”、“味道”很有沖動。

· 黃色代表70末-80年代出生的中年人,他們活在2010年后的 PC 和移動互聯網的變革期,兩邊都不放棄。變革期的人是害怕“ out ”的,所以他們對及時性的要求變得很高,為了及時性可以犧牲質量,比如視頻網站上追劇,希望更快看到最新的影視劇。

他們愿意消費內容,但不愿意創造內容。線上行為通常以自我表達為主,表達后不祈求一定得到反饋。

· 紅色代表90后甚至95后的青少年們,他們很多人只活在移動互聯網中,手機/PAD是他們唯一的上網設備,不知道網線為何物。基本上這些人衣食無憂,愿意為自己喜歡的事情付費,非常愿意表達,而且非常希望自己的表達得到馬上、即時、“為我而來”的反饋。

很大程度上,用戶們的需求發生轉變,其實是因為交互點發生了改變。原先的傳統內容,跟用戶發生交互的是“內容”本身,但現在的直播式內容,其實更強調的是“用戶參與”,因為實時反饋,所以內容質量的下降也變得可以容忍,用戶在這一過程中,實際上從“關注內容”轉向了“關注人”。

但另一個層面上看,上面我們提到的媒體、追星、視頻、交友等都已經有比較成熟、大體量的產品了,唯有娛樂直播類的產品目前還未大范圍得到普及。

其次,新技術的發展讓消費者的消費成本大幅下降。

視頻對流媒體技術、帶寬、直播設備的要求是相對較高的,所以,技術的成熟和相應資費的下降,對移動端的視頻消費類產品會有直接的影響,我們拿2016年和2013年相比。

相關的影響因素肯定還有很多,上面是我認為比較主要的幾個點。以上幾點基本上都是在價格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的情況下,技術水平提升了,或者是 WiFi 覆蓋率提升了,最終結果就是用戶的使用成本下降。

而往往當成本下降到一定臨界點的時候,就自然會導致一些新事物爆發式的涌現,典型比如3、4年前的微博、微信,其實也是流量使用成本下降后的必然產物。

再者,對移動端視頻而言,內容生產者的生產成本已經下降到平易近人的地步

內容的生產成本降低,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是內容的輔助制作工具在變得越來越簡單。

當年的后舍男生同樣是一代網紅,但他們的內容制作還要掌握各種編輯軟件,使用各種視頻錄制工具——最起碼一個攝像頭你得有吧?而在YY盛行的年代,一個網紅主播也需要在特定的房間里面去表演節目。

至于現在,要想進行視頻直播,你只需要一個手機。最多最多,你還需要一個能幫你固定住手機的道具。

二是內容的策劃和落實也越來越不需要復雜的準備。

在五年甚至更早以前,你得有完整、嚴肅的故事、大綱和腳本,才有資格讓你的想法被變成視頻。

而到了2015年,你會發現,完全無需復雜的策劃,你可能只是單純的配音對嘴型就足以完成內容的制作了。

最后,我們再來聊一下,為什么會是2016年,而不是再晚些?

幾乎所有產品從出現到快速發展,都會經過幾個階段:

· 小規模探索期。 一般是國外產品出來了,國內迅速跟進,現在幾乎能做到1個月左右。這個時候出來的產品通常質量很差,卡頓、色情什么的很多,野蠻發展,這時候的產品通常是小圈子產品,只在大城市的小圈子有人用。

· 發展期。 N個同質化產品(N>30)同時上線,開始有瘋子公司開始補貼了,平臺太多,網紅都不夠用了,這時候通常是一二線城市的特定圈子已經有一定規模的人在使用了。與此同時,有一些產品發現混不下去開始轉型了,比如專門做發布會直播、新聞性質的直播、游戲直播等。

· 高速發展期。 很多發展期的公司掛掉了,或者轉型了,網紅開始不好混了,只能綁定到幾家用戶量比較大,比較固定的平臺。至于這平臺是誰?我也不知道啊...知道了我就買股票去了。

而對于觀眾來說,這時候的觀眾通常會聚焦到四五線城市的無為青年那兒了。而人錢花得差不多了,妹子也沒泡來幾個,發現妹子還都是跟有錢人玩,終于醒悟了,慢慢放棄。

· 穩定期。 差不多就是一兩家獨大了...

以這個邏輯來類推,我們覺得,2016年的狀態,可能會更接近于——

此外,對于網紅群體來說,也有一個發展過程。一二線明星們是有專業的經紀公司,而YY時代的網紅,更多是個人或小工作室操控。而現階段,很多網紅因為自身影響力的逐步增強,已經可以繞過小工作室,具備可以跟平臺方直接談判的資本了。這樣的趨勢,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號稱“賣藝不賣身”的網紅們奮力參與到這個爆發的過程中來。

對于這個網紅的發展過程,我們推薦大家可以參考一本描寫島國某現象級特定行業的書,書中完整講述了該行業內類似的手藝人從集權控制到個體發展的演變過程,我們認為,這一過程跟國內網紅業態的發展將會高度類似。

最后,我們想說,手機直播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如果要說可能還存在什么變量,那一定是源自于第三方的“不可抗力”,比如“有關部門”的嚴管。

(完)

再次聲明: 本文僅為三節課主觀預測,不保證靠譜。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本文被轉載3次

首發媒體 百度百家 | 轉發媒體

隨意打賞

提交建議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好友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盗摄wc厕所撒尿视频 | 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 | 男男按摩1069gⅴ | 色99在线| 九二淫黄大片看片 | 大团圆免费阅读全文 | 亚1洲二区三区四区免费 | 丝袜足控免费网站xx动漫漫画 | 99r8这里精品热视频免费看 | 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 亚欧洲乱码视频一二三区 | 日本卡一卡2卡3卡4精品卡无人区 | 我和寂寞孕妇的性事 | aaa一级毛片免费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 香蕉97超级碰碰碰免费公 | 男女男精品视频网站 | 涩涩成人 |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 免费看视频 | 粉嫩高中生第一次不戴套 | 2019年国产高清情侣视频 | 5g影院天天 | 毛片资源站 | 欧美又大又粗又长又硬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90影院 | 国产在线播放一区 | gay男强壮军人chinese |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一区二区 | 欧美三级做爰全过程 | 美女翘臀内疯狂进出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 四虎精品在线观看 | 欧美乱理伦另类视频 | 日本免费v片一二三区 | 黄www片 | 视频免费在线 | 青青草99热这里都是精品 |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AV | 性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